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模式、案例.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X 页数:149 大小:3.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模式、案例.pptx

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模式、案例.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企业国际化经营第一部分一、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内涵二、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理论(一)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阶段论因此“北欧学派”把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划分为四个不同发展阶段:[1]1、不规则的出口活动;2、通过代理商出口;3、建立海外销售子公司;4、从事海外生产和制造。Johanson等人发现,他们所研究的这些企业,其国际化经营过程是依照上述四个阶段,由易到难、逐渐升级、依次更替的。不仅没有一个企业跳过出口销售阶段直接从国内经营转到海外直接投资,甚至很少有直接从第三阶段开始国际化经营的。[1]鲁桐著《WTO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第78-80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11月。2、罗宾逊的企业国际化阶段论(二)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引力理论1.订单带动论2.客户带动论3.竞争带动论4.关键企业带动论5、区位优势带动论6.理查德森空间偏好论理查德森认为,企业的跨国直接投资活动不能完全由经济性变量来解释,预期盈利前景良好(如特有优势、管理技能和专长、国外市场的较低成本、东道国的进入壁垒和关税壁垒等一系列有助于投资企业在当地建立起垄断性市场地位并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的存在未必会导致国外企业的直接投资。在企业的决策参考变量中,非经济因素常常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为此他引入了所谓“空间偏好”(spatialPreference)这一主观概念来说明各项非经济因素的投资效应,并以此为核心,在吸收各种投资成因论合理成分的情况下,提出了具有相对可释性的对外直接投资一般动态模型。这里空间偏好率大小不仅反映各国投资环境的差异,而且还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减值。总的来说,投资地点越接近,各种环境差异平均而言也越小,经理人员的空间偏好也就越低,反之则越高。(三)竞争优势理论1、关于竞争战略2、关于竞争优势3、关于国家竞争优势国家优势的关键因素(图示)完整的钻石体系(四)核心竞争力理论1、核心竞争力的特征2、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3、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二)核心竞争力发展的规划(三)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四)核心竞争力的部署(五)核心竞争力的维护第二部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一、国际化经营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二)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三)国际化经营可获取多种资源、提升品牌价值二、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对国际化经营的影响瑞士洛桑管理学院2002年世界各国竞争力排名瑞士洛桑管理学院2002年世界各国竞争力排名IMD对中国大陆国际竞争力的排名2001年中国国际竞争力排名96-00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单项排名95-00中国入选世界500强的企业2000中国的500强企业明细2000年全球225强的中国承包商2000中国内地的世界1000强银行2000年世界200强的中国工程设计企业中国企业在LDCs最大50MNCs排名2000中国内地入围的全球最佳上市小公司三、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劣势四、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特点(2)区域分布特点(3)国际化经营的主体结构特点五、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国际化的比较六、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条件七、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一)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2.国内环境因素3.企业内部因素(二)战略选择的思路2.经营主体选择思路3.区位选择思路第一,“先难后易”模式第二,“先易后难”模式4.经营方式选择思路第二种是“全球启动”模式(2)经营方式选择应注意的问题第四部分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一、海尔的国际化二、长虹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