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小学数学教案分享(优质22篇).docx
上传人:挥剑****天涯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6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四年级小学数学教案分享(优质22篇).docx

四年级小学数学教案分享(优质22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年级小学数学教案分享(优质22篇)教案的编写需要关注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和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和差异化教学。教案的评价标准应当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对应,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教案范文的使用应当注重因材施教,灵活运用,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四年级小学数学教案分享篇一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习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3.感悟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事实上,“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对于一个三年级学生而言,其心理活动的表征往往是“先求总和,再除以人数”。而这一心理运算对学生而言,其直观背景十分模糊。至于其最终运算后得出的结果又是如何成为这组数据的代表的,其意义的“联结点”对学生而言更是很难直接建立。由此可见,仅仅从“比较的维度”揭示平均数的意义,潜藏着学生难以跨越、且教师也很难察觉的认知障碍与思维断点。于是,教师将备课的思维焦点再次落到“数据的代表”上来。能不能从“数据的代表”的角度,重新为平均数寻找一条诞生的新途径?于是,便有了本节课的尝试。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平均数的求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活动1【活动】一、建立意义(一)体验平均数的代表性1.谈话:(1)上个星期,于老师和体育来老师比赛投篮,1分钟看谁投得多。(2)想不想知道比赛结果?我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数据,请你判断一下,我们俩谁投篮的水平更高一些。(课件分别依次出示来老师和于老师三次1分钟投篮的成绩)2.提问:(1)我们俩谁投篮的水平更高一些?为什么?预设:分别计算出两位老师三次投篮的总数,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小结: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要想比较谁的水平高我们经常先把总数算出来,看总数谁多。(2)观察观察数据,还有别的办法很快地比较出我们俩谁的水平高吗?预设:直接将两位老师每次投篮的个数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提问:为什么直接比5和3?小结:如果每一次投篮的数量一样,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一次的成绩作为我投篮水平的代表就可以了。提问:选择哪个数量来代表来老师的投篮水平呀?那于老师呢?方便不方便?(二)强化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1.谈话:不过,我可不服气,就找了一个理由:你是体育老师,我是数学老师,我要求再多投一次,结果来老师还真同意了,我就又投了一次。2.提问:(1)你们说于老师再投一次的话,会不会对我目前投篮的成绩有影响?(2)想不想知道于老师最后一次投篮的结果?(课件出示于老师第四次1分钟投篮的成绩)(4)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比?(5)我平均每次投中了几个?a.谈话:有很多同学有自己的想法了,请你试着在图上圈一圈、画一画,或者在图下面写一写、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b.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方法一:移多补少预设:从第四次投的7个中拿出3个分别给前3次各1个,就得到平均每次投中4个。谈话:你这个办法可真好!这样一移实际就是把几次不相等的数匀乎匀乎,看起来每次都一样了。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这一过程有个名字就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方法二:先合后分提问:还有同学用计算的方法算出了于老师平均每次投中的个数。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预设:3+3+3+7=14(个)16÷4=4(个)于老师平均每次投中了4个。谈话:实际上就是把于老师四次投中的个数先全部合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份。(板书:先合后分)小结:无论是移多补少,还是先合后分,目的就是要把原来几个不同的数变得一样多了,数学上我们把同样多的这个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3、3、3、7的平均数是4。活动2【讲授】二、深化理解提问:1.那你们觉得于老师要是再投一次的话,这个平均数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2.我们举个例子来看看吧,如果我第五次就投了1个,你们觉得于老师投篮的整体水平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为什么?(课件出示于老师第五次1分钟投篮的成绩)3.你可没算,为什么你一下子就告诉我下降了呢?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4.那我要想让我的投篮水平再上涨一点儿,你们觉得我得投几个?算算我投篮的水平上涨了没有?(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于老师第五次1分钟投篮的成绩)5.要想让我投篮的整体水平上升点,你觉得我这次得投几个才行?(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于老师第五次1分钟投篮的成绩)活动3【练习】三、拓展提升(一)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1.估计平均数(课件出示)提问:(1)不能算,直接看,有这样5个数据,估计一下平均数可能会是几呢?(2)为什么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