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具组合应用.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钻具组合应用.doc

钻具组合应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怎样使用双扶正器双扶正器的主要效果就体现在稳方位上,在使用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情况下双扶正器是稳方位和微增方位的,有的钻具结构常出现强增方位的效果,只要使用得当,没有出现降方位效果。因此,双扶正器总是在方位恰好或略微偏小的情况下使用的,也就是说,在发现降方位趋势太强,并且再降下方位将偏小的情况,应当机立断下入双扶正器稳方位,如果拖延一两个测点,时不再来,就将痛失良机。对于稳定效果,一般来说,下扶正器越靠近钻头,增方位的能力越强,L1大于5米以后,将失去稳方位效果。其次,两扶正器问距越小,稳方位能力越强。另外从扶正器外径来讲,上扶正器外径越大,稳方位能力越强,一般来讲,两扶正器外径均不应小于210mm。至于扶正器的具体位置,应该视井斜的需要而定。下面分别介绍,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1.强增斜组合这种组合是比较“经典”的双扶正器增斜组合在各个队都有应用,钻二、钻三应用的也比较广泛,其结构是:81/2Bit+双母扶正器(¢213以上)+NDC一根+DC一根+公母扶正器(¢210~213)这种钻具组合的特点是强增斜效果非常明显,一般能保证5°/100m以上的增斜率,平均可达7°/100m,是在NDC外径太大,井斜增不上去等情况下的最佳选择。使用的关键在于下扶正器外径要大于上扶正器,否则岂不成了大钟摆降斜的钻具结构。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在下扶正器之下再加接头,你如果真需要降低其增斜率的话,完完全可以用其它双扶正器结构。严格的讲,由于两扶正器距离远,这种结构稳方位的能力并不是特别强,如果在下扶正器之下再加个长接头,将使得该结构的稳方位能力更加削弱,失去使用双扶正器的意义。弱增斜组合这种组合是牺牲了强增斜组合的一部分增斜能力,而代之以更强的稳方位能力。其结构是:81/2Bit+双母扶正器(¢213以上)+NDC一根+NDC一根+短钻铤一根(2~3m)+公母扶正器(¢210~213)该组合的特点是增斜强稳方位,在即使很强的降方位趋势下下入组合,也能明显遏制住势头,其增斜率在2~4°/100m,是调整增斜率并强行稳方位的一种较好的组合。使用的关键仍在于两个扶正器的外径要“下大上小”,切不可颠倒!另外L2越大,增斜率越高,至少要保证大于12米,因此短钻铤不容易省略——如果您的确要增斜的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在这种组合下扶正器之下再加短接头,以调整增斜率,接头越长,增斜率越低,接头的调整范围应在0~1米以内,再长就成为稳斜甚至降钻具了。加上短接头,对该钻具的稳方位效果影响不大。稳斜组合稳斜组合进一步牺牲增斜能力,以获取更强的稳方位能力。其结构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前文所讲增斜组合的演变。81/2Bit+双母扶正器(¢213以上)+短钻铤一根(2~5m)+公母扶正器(¢210~213)。这种结构在<钻井手册(甲方)>中有介绍,在钻三的论文中也得到这种结构具有良好的稳斜方位效果,我认为这是所有双扶正器结构中稳方位效果最强的。其使用的关键仍在于两个扶正器的外径要“下大上小”。同样的,可以加接头调整两扶正器间的距离以改变增斜率。81/2Bit+430*410(0.4~1.5m)+公母扶正器(¢210~213)+NDC一根+公母扶正器(¢210~213)。这种结构的稳方位效果也很好,可以通过调整配合接头长度以获取需要的增斜率,接头越长,增斜率越低。也可以通过调整两扶正器外径的大小使得该结构倾向于增斜或降斜效果。下扶正器大倾向于增斜,上扶正器大倾向于降斜。因此该结构的增斜率可灵活控制于±3.5°/100m之间的范围,同时也说明该结构的增斜率很不稳定,受到无磁外径扶正器外径、接头长度、地层以及钻进参数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如果经验不足,使用时一定要给后期的井斜控制留下充分余地,尤其不宜将此结构用于第一增斜段。我们使用过多次,井斜的调节效果有时差强人意,但其稳方位的效果总是令人非常满意的(具体请参看附表)81/2Bit+双母扶正器(¢210~212)+NDC一根+公母扶正器(¢213)。这种结构将扶正器接成“下小上大”的样子,同样能达到稳斜稳方位的效果。降斜组合将前面稳斜结构中的扶正器外径调整成“下小上大”的样子,可以获取微降斜的效果。一般来讲,下扶正器外径应为¢210~211.5,上扶正器应为¢213以上。强降斜的双扶正器结构:81/2Bit+430*410+短钻铤一根(2m以上)+公母扶正器(¢210~213)+NDC一根+公母扶正器(¢210~213)。这种降斜结构也有较好的稳方位效果,降斜率8~12°/100m。如果将两扶正器再往上移,也是强降斜结构,但其降斜率提高不了多少,反而大大削弱了稳方位效果,因此没有使用的必要。正确使用双扶正器正确使用双扶正器,首先要对所用双扶正器结构的性能要有充分的了解,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