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模式的分布对象中间件异步通信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快乐****蜜蜂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S模式的分布对象中间件异步通信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S模式的分布对象中间件异步通信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Agent与P/S模式的分布对象中间件异步通信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布式对象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分布式对象中间件(DistributedObjectMiddleware,DOM)应运而生。和一般的网络服务相比,DOM在面对高并发、高可靠和高可扩展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广泛应用于电商、医疗、教育等各行各业的系统中。DOM为不同语言、不同平台的应用程序提供了透明的分布式访问,其核心模型是“分布式对象”,客户端可以像使用本地对象一样来访问分布式对象。DOM通过提供分布式对象寻址机制、远程对象调用机制、对象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数据复制机制等技术手段,为应用程序提供简单、安全的分布式对象服务。目前,常见的DOM有CORBA、RMI、Dubbo等。其中RMI使用JavaRemoteMethodInvocation技术,实现的是Java对象之间的远程调用。Dubbo是阿里巴巴开源的基于Java的微服务框架,通过Dubbo可以将单体应用拆分成多个微服务,实现高性能和高可伸缩性的服务化架构。DOM中最重要的机制之一是通信机制,通信机制直接影响DOM的可靠性、性能和可扩展性。目前,DOM主要采用同步通信机制,即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服务器在处理完请求后返回一个响应。同步通信机制的主要缺点是客户端需要等待服务器的响应,因此应用程序的性能受到了限制。因此,异步通信机制需要用于改进DOM的性能和可扩展性。与同步通信机制不同,异步通信机制不需要等待服务器的响应,因此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并发性和吞吐量。同时,异步通信机制实现起来较为复杂,需要考虑消息的乱序和消息丢失等问题。二、选题内容和研究思路本次课题主要旨在研究基于Agent与P/S模式的分布对象中间件异步通信机制,并通过实验验证该机制的可靠性、性能和可扩展性。具体来说,本次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分布对象中间件异步通信机制的机制与特点,并对比同步通信机制的优缺点;2.研究基于Agent与P/S模式的异步通信机制的实现原理和技术细节;3.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模拟大量用户访问场景,验证异步通信机制的可靠性、性能和可扩展性;4.总结异步通信机制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出建议。本次课题的研究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对异步通信机制进行综述,对异步通信机制的发展历程、原理及其在分布式对象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探究;2.结合DOM的相关技术,研究基于Agent与P/S模式的异步通信机制的实现方案;3.设计一套可靠性、性能和可扩展性测试方案,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测试;4.运用所得到的实验数据,分析异步通信机制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展望。三、预期研究成果该课题旨在研究基于Agent与P/S模式的分布对象中间件异步通信机制的设计和实现,预计获得以下研究成果:1.对分布对象中间件异步通信机制的技术细节、实现原理和运作机制有更深入的理解;2.在不同的访问场景下,对比同步通信机制与异步通信机制的性能,验证异步通信机制的可靠性、性能和可扩展性;3.总结异步通信机制的优点与不足,为未来的DOM研究和应用提出新的思路。四、研究进度安排该课题的研究进度安排如下:1.阅读相关文献,进行相关技术学习和理解,完成积累、整理和总结,预计用时1个月;2.设计异步通信机制的实验方案,并进行模拟和测试,预计用时2个月;3.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和答辩准备,预计用时1个月。五、参考文献1.MarvinSolomon.分布式对象技术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2.许道清,薛玉芳.分布式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3.张晓勇,邓梁铭.分布式对象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03.4.张小三,刘大为.基于消息队列的分布式对象系统研究[J].软件学报,2005.5.陆维康,王梓璋,张超.Agent系统开发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