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爬山优美散文.docx
上传人:猫巷****晓容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感悟爬山优美散文.docx

感悟爬山优美散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感悟爬山优美散文感悟爬山优美散文如今爬山已成为时尚,哪怕是爬得腰酸腿痛,哪怕时有惊吓,仍挡不住人们与大自然的亲近欲望。家乡的山,多是石山,那石头硬,据说是花岗岩,这才有了后来清江梯级开发的基础。有的石头已经沉寂了千年,或许还将无休止地埋没;有的石头经过岁月的磨砺,风吹日晒,剥蚀了,风化成了滋润万物的土壤;有的砌在了路上,做了垫脚石;有的被开凿了,做了建筑材料;有的刻成了雕塑,成了文化符号。我从小在山中长大,小时要帮家人做些家务,经常上山,不是割草砍柴,就是刨药材打荆条,可没有那个闲工夫和雅兴登高游玩。上山的时候不算什么,下山的时候要背着百十来斤沉重的柴草,累是自然的,但也没有像现在纯粹的游玩那么辛苦。上小学时爬一座山,上初中爬两座山。记得上初中的路途中有一位老乡养了一条恶狗,离它有几百米就开始叫了。有一次路过,它还追了我半里路,其实我也没拿它主人家的什么东西。那时的狗与现在的好像狗不一样,那时的狗敬业,而现在的狗是玩物,没有管家的责任,你就是走到主人的家里它也懒得叫几声。因为受吓,后来才和同学一起上学。上初中是寄学,星期五才能回家,吸引人的是亲情,还有美食,不高兴的是又要挑水了。挑水上山下山来回有三四里路,如遇上干旱还要排队才能取到水。因为缺水,也是一水多用,就是水中长了虫子也不愿丢弃。星期天下午返校,背上玉米面、红苕、咸菜,少量大米,偶尔从家中带点黄豆、猪肉和同学一起分享,那也是像过年一样,高兴的不得了。上初中时,我运气不太好,又遇上学校在山上办农场,因此爬山在我的记忆中特别深刻。人到中年工作生活的压力小了,又有好友相邀,到泰山、华山等名山,故乡的大山小山也常去爬爬,乐趣不少,风景照片也可与好友分享。其实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当年的人,只心情不一样,当年是生活所迫,现在是休闲游玩。今年春天,几个老同学相约,到老家的方山玩了一天。方山离的城区西30公里的一片石林,排列成队,错落有致,可谓千姿百态,有的如健笔凌云,青锋刺天;有的婀娜多姿,如少女含情脉脉;有的横刀立马,像披挂将军;有的像罗汉、玉蟒、走兽……其中最大的一座立于石林之中,好像又浮于石林之上。山顶方圆约60平方公里,四周悬崖峭壁,似刀削斧劈,只有东西一条小道可通上下,别无它路,且上下海拔相差一千多米。走入上山的大门,一条通向山顶的陡峭石阶便呈现在眼前。有的是直接在悬崖上开凿的,有的是用条石铺砌;一边是怪石嶙峋的陡壁悬崖,一边是长满花草树木的深沟,沟中是流淌着泉水。它就是那些年代东西交住的官道。这条路不知走了多少人,也不知哪些地方的人从这里走过,留下的只有早已被脚板磨得光光的石梯。上山的半路上有一块清光绪年间的石碑,不太清晰的文字,多少让人了解个大概。脚下踩着的石阶是当年县府募捐铺设的,从谷底一直延伸向上,向上,直到天柱山。那个年代,可算是功德无量了。如今山顶上还有一个村民小组,从祖上起就居住于此,二百多亩地,几十号人足可以自给有余,又有小径可通上下,而此路正在西边,正呼应了石碑上文字的记载。在那上山的路边还有一土地庙,不是那庙特殊,是那副对联让人吃惊,“善遊此地心无愧,恶过其门胆自寒”,是不是先人们对那些不文明的'行为一个警示,不得而知。山顶是三座高130米的岩柱并峙,相距仅4米,形如三株巨笋,茁壮生长在天地之间。站立山门望去,岩笋似从天而降,又如破土而出。两座人造石桥,飞架三柱之间,桥缠笋,笋缠桥,像在峰顶摆下一个冲天石阵。登顶的天梯十分陡峭,往上时在石柱的右侧,那弯弯曲曲、忽隐忽现的3000余步石阶,仿佛置身于摇摇晃晃的云中天梯上。每步石阶都只能搁下半只脚,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万丈深渊。据传说,当年300石匠用了三年时间才凿通这条朝山之路。在山顶上,还有一阴一阳的两口水井。相传当年修建时,正值冰冻季节,工匠们发现一块三尺见方的地方热气腾腾,深挖丈许,涌出清泉,遂成一井,井中不断冒出热气,寒冬不冻。相距数尺,再挖一井,每到冬季井内就冰冻寸余。这一阴一阳的水井也给这山平添了不少灵气。站立在天柱顶峰极目远眺,晴日崇山峻岭尽收眼底,北可见长江浩浩东流,南可见清江蜿蜒而去;雾日则烟雨朦胧,红墙绿叶点缀其间,景象变化万千。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才知那山高;站在山顶上,才体会到众山小。一年四季均可爬山,但各有风景特色。爬春天的山,草绿如茵,阳光明媚,蓝天白云,展翅的雄鹰,奔放的羊群,还有那在田园里耕耘的山民……如果不出去游玩,好像就没有拥有春天。白居易的“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正是这种心情的写照。爬夏天的山,虽然炎热,但野外一派生机,家花野花竟相开放,仍是吸引人的地方,爬的满脸汗水,衣服粘在身上,那汗滴偶尔还折射出亮光,一边享受路边的花草、树木、泥土特有的香味,一边感受生命的活力;爬秋天的山,渴了,喝一口泉水,累了,随手摘一粒野果,口齿生香,树树皆秋色;爬冬天的山,特别是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