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素质评价 试卷(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湖北专版).pdf
上传人:金启****富来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期中素质评价 试卷(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湖北专版).pdf

期中素质评价试卷(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湖北专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期中素质评价(60分钟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总分答案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约10万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以上材料可以说明北京人能够(A)A.制造和使用工具B.饲养家畜C.从事农业耕作D.人工取火【解析】根据材料“约10万件石器,成批的骨器”表明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B、C出现在原始农耕时期,D出现在山顶洞人时期。2.“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请问,已经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远古人类是(D)A.元谋人,北京人B.北京人,山顶洞人C.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已经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远古人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会制造彩陶,会纺织、制衣。因此已经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远古人类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3.《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B)A.伯益建立夏朝B.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C.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开始D.启是夏朝的第一代君主【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启继承禹的位置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禹建立夏王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4.甲骨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中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可以印证当时的(B)甲骨文现代汉字马犬牛A.土地制度B.农耕生活C.分封制度D.天文历法【解析】甲骨文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从各方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本题中的甲骨文都与农耕生活,即与饲养家禽家畜,驯化动物有关。5.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盂鼎”为西周早期青铜礼器。内附铭文大意如下:康王命盂帮助他掌管军事和统治人民,以便能遵从善德而领受先王赐自上天的人民和疆土,并且赏赐给盂香酒、礼服、车马、仪仗和奴隶,并叮嘱盂要恭敬办政,莫违王命。此铭文(D)A.证实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说明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C.强调周天子直接控制地方D.佐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史实【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是青铜文明发达的时期,青铜器能传达丰富的历史。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为稳固周朝的统治,周王分封诸侯,赐予土地与人口,并要求诸侯承担相应的义务,听命于周王。所以此铭文能佐证分封制的实行。6.“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C)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B.都江堰的修建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及进一步推广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解析】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引发了生产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A、B、D均是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在不同领域的体现,而非原因。7.如图为春秋战车复原图。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所取代。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时(B)A.经济的发展B.战争的需要C.运输的需求D.社会的安定【解析】根据材料内容“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所取代”分析可知,战车的衰落是由于作战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战车的兴衰与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关联;战车的兴衰没有直接体现运输的需求和社会的安定。8.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最终如图所示。这表明,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A)A.国家逐渐走向统一B.民族交融逐渐加强C.社会经济高速发展D.百家争鸣文化繁荣【解析】由“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可以看出,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这反映的是国家向统一方向发展的趋势。9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