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地图.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1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0届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地图.doc

2010届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地图.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0届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地图4月最新更新(福建省安溪一中2010届高三统练(2))下图为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1.若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种植水稻的是()A.甲B.乙C.丙D.丁2.经过甲、乙、丙、丁四地所绘制成的剖面图,最可能的是()答案1.C2.B(吉林省吉林市09-10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最粗线之内的范围图上面积约为6平方厘米,而其实际地表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丙地位于40°N,117°E,读图回答3-5题。3.这幅图的比例尺为()A.1:1000B.1:250000C.1:5000D.1:500004.若游客沿景观步道从丁处开始游览,可能看到的景观有()A.甲处的旅游景点B.位于乙处的寺庙C.步道两侧枫叶正红D.典型的喀斯特地貌5.若在上图所示山区修建公路,则应遵循的原则是()①尽可能避开滑坡泥石流多发区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④尽可能多跨越河流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3.C4.C5.B(河北省元氏县2010届高三模拟试卷)读图,回答6—7题。6.甲、乙两图()A.比例尺甲大于乙B.甲为地图,乙为景观图C.比例尺均为数字式D乙图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7.关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其方向是先正北后正东B.火车站与学校相距约375千米,与农业实验区相距约580千米C.火车站位于科技园的西南方向D.若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将增大2倍答案6.A7.C(天津市南开区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8~9题。8.甲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A.10041006B.10061008C.10081010D.100410089.在这6个小时中,风力明显加大的是()A.辽东半岛B.黄河口C.台湾岛D.珠江口答案8.B9.D(2010年上海市十三校高三下学期联考)在地理图表中,地形图主要通过等高线来表示地形高度。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10.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范围可能是()A.40m~50mB.45m~55mC.50m~60mD.35m~45m11.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18mB.21mC.56mD.43m12.比较图中P与Q两地的海拔,正确的是()A.P一定比Q低B.P一定比Q高C.P不可能比Q低5mD.P不可能比Q低10m答案10.C11.B12.D(湖南省岳阳县一中、澧县一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读图等值线,回答13—14题。13.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a﹥b)()①P为山坡上的洼地②Q为山坡上的洼地③P为山坡上的小丘④Q为山坡上的小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4.若b海拔高度为200米,a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处的海拔高度为()①200<P<300②300<P<400③100<Q<200④200<Q<300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13.C14.C15.(30分)(安徽省皖中地区示范高中联谊会2010届高三联考)根据材料和图,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10分)(2)若在丙处修建大坝,建水库,分析水库建成后对该地区的影响。(10分)(3)你认为该地区农业应该如何发展?(10分)答案(1)(10分)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有山间盆地和局部平原(2分)。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低温少雨(2分)。河流:流量较大,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少(2分)。土壤:红壤分布较广.土质粘重,有机质少,呈酸性,土壤贫瘠。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覆盖率较高(2分)。组成该地区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分)。(2)(10分)调节大坝下游河流的经流.使下游经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趋于稳定,减少该地区旱涝灾害,有利发展经济(2分)。调节该地区气候。为该发展旅游业提供有利条件(2分)。利用水库大坝的落差发电,为该地区提供清洁能源(2分)。为人们生活、工农生产提供清洁而充足的水源(2分)。可能诱导地震和土壤盐溃化。(2分)。(3)(10分)要因地制宜,农、林、牧、副、渔全面合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