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324线漳州新江东大桥及接线公路工程.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国道324线漳州新江东大桥及接线公路工程.doc

国道324线漳州新江东大桥及接线公路工程.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16国道324线漳州新江东大桥及接线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项目概况建设名称:国道324线漳州新江东大桥及接线公路工程;建设路线:路线设计起点位于沈海高速公路吴宅分离式立交与国道324线交叉处,路线与国道324并线往漳州方向行进500米后分开,设置平交口进行转换,之后路线沿北溪引水渠南侧至大营山,走向与渠基本平行;过大营山后设新江东大桥(K2+116~K3+344)正交跨越九龙江,全长1228米;过九龙江后至马崎村处设马崎互通(K4+024简易菱形),于K4+300处与国道324合并,至终点K5+411.711处接迎宾大道,路线全长5.412km;建设性质:新建;建设规模:国道324线漳州新江东大桥及接线公路推荐方案主线全长5.412km,共设特大桥1228米/1座,中桥97米/2座,桥梁总长1325m,占路线长度的24.5%,另设涵洞6道,通道2处,平面交叉1处,简易菱形互通式立交1处。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38.9168公顷(583.76亩)。主要技术标准: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结合本项目交通量分析预测结果和该项目的任务、功能,确定本项目拟采用的主要设计技术指标如下:1)道路等级:一级公路(兼具城市主干道功能)2)设计行车速度:60km/h3)路基宽度:桥梁与路基同宽均为49.5m4)基本车道数:按双向六车道设计,两侧设非机动车道、人行道5)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6)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为1/300,其余为1/1007)抗震烈度:地壳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8)通航标准:内河VII级航道,通航净高6.0m,双向通航净宽40m总投资与工期安排:根据《可研报告》,项目工程总额为99218万元。项目预计于2012年11月开工建设,2015年4月全部工程竣工,2015年五月通车。2、工程环境影响评估2.1生态环境影响2.1.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九龙江北溪水生生态以及占有农田耕地等。2.1.2生态环境现状(l)水生生态经过监测调查九龙江北溪水体中浮游生物11门73属104种,表明目前调查水体内浮游生物的种类尚丰富。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以轮虫、原生动物、硅藻和绿藻类占优势。水体内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分别为975个/升和487.7×103细胞数/升,显示目前调查水体的营养程度不高。调查期间水体内浮游生物的优势种主要有远距直链藻、双对栅藻、双尾栅藻、四尾栅藻、恩茨筒壳虫、小筒壳虫、苍白刺日虫和螅状单缩虫等,其中浮游动物的优势度较高,浮游植物的优势度不高。上述优势种以生态耐污类型为主。通过对漳州市新江东大桥附近江段水体内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种群数量、优势种以及指示生物的综合分析,初步认为目前漳州市新江东大桥附近调查区段的水体属于中污类型。(3)陆域生态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占用林地和园地共计3.3746公顷。林地和园地的主要植被群落类型为龙眼-马樱丹-火炭母。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占用耕地4.8719公顷,主要农田植被类型为水稻田,农田植被群落的特征主要是群落外观整齐,结构单一,群落层次多为单层,群落总盖度相对较低,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群落内部物种多样性较低。工程沿线没有发现名木古树和重点保护植物等等。项目用地范围内占用省级生态公益林0.2429公顷,主要功能为环境保护林,主要林种为龙眼林。总体来看,人类长期在评价范围内的活动,对当地的植被和植物资源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区域内植物资源的物种多样性较低,原生的自然植被已从评价区彻底消失,人类营造了大面积的农田和园地植被,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这些人工营造的植被群落外貌整齐,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其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是农产品的产出,在人类的干预下,其生态服务功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2.1.3对生态环境影响(l)水生生态本工程施工的水工构筑物主要为桥墩。在桥墩构筑施工过程中散落入江的泥沙,将对水生生物产生一定影响。根据水环境影响评价结果,通过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和防护措施,桥梁施工过程可能产生的泥沙散落量很小。因此只要严格施工程序和加强施工管理,对九龙江北溪水生生物不会造成明显影响。工程营运期对水生生态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水环境污染和车辆行驶的影响,水污染主要为路面径流。根据工可报告,在桥梁设计时已考虑配备完备的桥面径流收集系统,采用专用的管道与路面雨污水径流一起收集并引到桥梁两侧设置的初期雨污水处理池进行处理后排入附近的雨水沟,处理池也可作为运输危险品车辆发生溢漏、翻车等事故时的事故池,该水池兼有沉淀、隔油和蓄毒作用,可将事故径流和初期雨污水截留,从而避免初期雨污水和危险品事故排放对九龙江北溪水体水质、生态的影响。(3)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