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八节R、L、C串联电路频率特性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实验方法测定R、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以及学会绘制谐振曲线。2、观测谐振电路的特点,及品质因数对谐振曲线的影响。3、进一步熟悉信号发生器与交流毫伏表的使用。二、实验原理1.在R、L、C串联电路中,当外加正弦交流电压的频率可变时,电路中的感抗、容抗和电抗都随着外加电源频率的改变而变化,因而电路中的电流也随着频率而变化。这些物理量随频率而变的特性绘成曲线,就是它们的频率特性曲线。由于11X=LX=X=X-X=L-LCCLCC1L1CZ=R2L)2=arctgCR电路中当X=X时的频率被称为串联谐振角频率,这时电路呈谐振状态,谐振角频LC0率为:1==0LC1谐振频率:f=02LCLrNLPuLRuuC低频信号发SCRuRV图2-8-1可见谐振频率决定于电路参数L及C。随着频率的变化,电路的性质在<时呈容性,0>时电路呈感性,=即在谐振点电路呈现纯电阻性。00电路的品质因数Q为:Q=L/R0当电路的L及C维持不变,只改变R的大小时,可以作出不同Q值的谐振曲线,Q值越大,曲线越尖锐.实验中所用的信号源为低频信号发生器,利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电阻元件R上的电压,可求出电路中的电流。电路图如图1-8-1所示。在实验中应该注意要始终维持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不变。另外,为了能得到一个比较光滑的电流谐振曲线,在谐振点附近可以多取几个读数。所以最好粗测谐振频率为多少,方法是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使R上出现的电压为最大,这时的频率就是谐振频率。2.用双踪示波器测量阻抗角元件的阻抗角(即被测信号u和i的相位差φ)随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而改变,阻抗角的频率特性曲线可以用双踪示波器来测量,如图2-8-2所示。阻抗角(即相位差φ)的测量方法如下:1)在“交替”状态下,先将两个“Y轴输入方式”开关置于“⊥”位置,使之显示两条直线,调Y和Y移位,使二直线重合,再将两个Y轴输入方式置于“AC”或“DC”位置,然后再进AB行相位差的观测。测量过程中两个“Y轴移位”钮不可再调动。2)将被测信号u和i分别接到示波器Y和Y两个输入端上,调节示波器有关控制旋AB钮,使荧光屏上出现两个比例适当而稳定的波形,如图2-8-2所示。3)从荧光屏水平方向上数得一个周期所占的格数n,相位差所占的格数m,则实际的相位差φ(阻抗角)为360φ=m×n图2-8-2三、实验内容1、寻找谐振点l)按图2-8-1接好实验电路。电路中电阻、电感元件、电容元件在电路实验箱的自由活动区接插,数值自拟。2)对寻找谐振点,根据预习报告要求拟定的找谐振点方案,分别找出R=100Ω和R=300Ω时电路的谐振点,并将谐振时电阻元件的电压U用晶体管毫伏表测出。RO2、测量谐振曲线保持输入电压为3V,分别测出R=100Ω和R=300Ω的谐振曲线。算出通频带。作出完整的谐振曲线。注意:当改变信号源频率时,必须随时调节和保持输入电压为3V。3.测量L、C元件的阻抗角频率特性。四、实验设备1.信号发生器1台2.电路实验箱1个3.电阻箱1个4.晶体管毫伏表1台5.示波器1台五、注意事项1.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大小可能随频率改变而变化,因此在调节频率变化的同时,必须反复测量核实输出电压是否保持在3V。2.信号源有一定的内阻,因此在测量输出电压时,必须是在带负载的条件下测量。3.在谐振频率点f附近要多测几点,以使曲线精确。0六、预习要求1.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原理及实验要求,拟出实验步骤,拟出数据表格。2.复习示波器、晶体管毫伏表以及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3.测量R、L、C元件的频率特性时,如何测量流过被测元件的电流?为什么要与它们串联一个小电阻?4.如何用示波器观测阻抗角的频率特性?5.在直流电路中,C和L的作用如何?七、实验报告1.计算电路不同R时的Q值。2.指出电路的通频带。3.在同一坐标纸上绘出不同Q时的电流谐振曲线,分析Q对电流曲线的影响。4.实验中,当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是否有U=U和U=U?若关系式不成立,RSCL试分析其原因。5.可以用哪些实验方法判别电路处于谐振状态?6.心得体会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