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交流材料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交流材料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确保安全稳定为前提,千方百计抓质量,全校教职工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教学成绩年年创新高,在绥阳县学校中享有很好的称誉。先后被评为“民办示范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等。一、学校基本情况绥阳县私立晋阳中学位于县城洋川镇金承路农园村,2002年由杨英强先生独资创办的集小学、中学为一体、全日制、寄宿制管理的民办学校。学校总面积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750平方米,男生宿舍楼一栋,女生宿舍楼一栋,综合教学楼一栋,综合办公楼一栋,教师宿舍一栋。目前现有教职工111人,其中专任教师74人,任职条件达标率为95%,现在教学班26班,在校学生数1730人。学校机构完备,设校长1人,政教主任1人,教导主任2人,工会主席1人,1人,团委书记1人,各科教研组齐全。二、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目标明确。1、品位优势及管理优势杨英强董事长从事教育工作22年,有丰富的民办教育管理经验。办学中秉承优良文化传统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实施了“积极参与、努力学习、相互配合、共同提高”的策略,本着“以人为本、质量为重、和-谐发展、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近12年的办学积累,学校逐步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文化,体现了独特的晋阳精神,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服务优势学校实行的是一种父母型爱心服务教育管理模式,全力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2、教师思想稳定性优势学校在同类民办学校中率先给教职工办理了养老、医疗保险,逐步解决教师住房问题,让教师教以乐、老无忧,因此,办学至今,教师稳定,流动性小。三、办学思路及发展目标1、办学思路学校围绕“焕发美好人性,培育美好人格,拥有美好人生”的办学方向,充分发挥民办学校管理灵魂高效的优势,特制定了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校训如下:1办学目标:为每一个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2办学理念:努力创建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育环境○3校训:务实、奉献、贡献、合作、创新○四、德育工作举措得力,成效显著我校德育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的理念,特别是“十二五”以来的精神和决策,把“德育树人”作为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德育工作途径。1以学校团支部、少先队挂帅,狠抓学生思想教育。○2重视调动德育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学校专为德育干部设立○了岗位津贴,丰厚的班主任补贴。3定期组织班主任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工作例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不断拓展了德育工作经验。4充分发挥道德讲堂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重大节庆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富教于乐,使学生在快乐健康的环境中成长。5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聘请专业人士到学校举办专题心理讲座,在校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成立师生交流室,特别是针对留守儿童。,五、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结合教育,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学校事事有章可循,增强学校工作的指导性,计划性和科学性,体工作如下:1、2011年完成了《学校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学校后勤员工岗位职责和奖励办法》,《学校教师教学常规考核细则》,《班主任绩效考核细则和奖励办法》,《教师教学质量绩效和奖励办法》,《中考奖励方案》的制定。2、2012年完成了《学校管理机构及分工职责》,《学校备课组长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学校优秀教研组奖励办法》的制定。3、3013年完成了学校管理手册编写,使学校从校长到职工人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范围,做到事事有章可循。4、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制度,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学籍档案,做好学生学籍管理和跟踪调查工作。5、完善教师业务档案,展示教师教学成果。六、教学成果我校自创办后,教学成果显著,中成绩年年创新高,位居全县第一,近三年来位居全市第一,为民办学校立了典范,普通班统考成绩名列全县前茅,每年都有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举办的各种竞赛奖项。七、立足特色,学生个性求张扬1、举全校之力,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管理2、整体规划,有序推进,每学年的学校工作中有专项对体育、艺术教育的要求和内容,使全校师生了解明确体育,艺术教育的整体要求,做到全校每位学生都有相应的艺术体育拓展,并通过学分考核纳入学生综合评价。3、丰富体育、艺术实践活动,每年学校都如期举办文娱活动;每周星期三开设一节文体活动课,让学生自由发挥兴趣特长,在实践中体验快乐和喜悦;积极参加县组织的“诗乡艺术节”活动。八、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及措施1、开展培训活动,使不同层次教师差异发展鼓励教师从适应期、积累期、成熟期到创新期阶梯目标努力,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从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