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日记两则》说课稿许庄中心小学丁秀娟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日记两则》,自课改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倡导从语文特点出发,即从文本出发,对字、词、句、段、篇进行揣摩和体悟,同时感悟文本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因而我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说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一、说目标小学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从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这两大方面着眼的,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习品质以及语文实践能力。因而我从以下三方面来解说本套教材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知识与能力上: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会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修改作文,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学生感受生活,热爱祖国;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学习优秀品质,学会关爱他人、团结合作;在学习、生活中愿意与人交流,分享学习的快乐。对低学段的语文课程目标从五个方面来要求:1识字与写字:让学生喜欢汉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写一手好铅笔字;2阅读: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3写话:能让学生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正确使用逗号、句号和叹号。4口语交际:使学生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愿意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5综合性学习:通过语文学习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共同讨论.本册教学目标围绕学段目标提出具体要求:要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会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读,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能与人交流,讲述简单的故事和见闻;对写话能有兴趣,能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会写日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60个字,会写47个字。2会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记生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在朗读过程中,陶冶美好情操,培养关爱他人情感。5初步感受词语的反义关系。6有写日记的兴趣,按照日记格式,开始学写日记。7积累语言,学习使用标点符号。我根据新课标及本课内容来制定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13个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规范写日记的格式。过程与方法分小组阅读质疑,在阅读中探究、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培养写日记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关心用困难的人,增加团结互助意识。难点有写日记的兴趣,按照日记格式,开始学写日记。教法: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朗读感悟,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教学方式。学法指导:学生与文本的主要对话方式有读、品、悟、议、辩、入,在本课中我重点体现的是悟和入,悟是朗读感悟,运用各种方式朗读,感悟妈妈的助人为乐和“我”从妈妈身上得到的启示,从而使学生在读文中受到教育,学会做人;入是一种体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学会写日记。二、说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编写的意图依然延续到是以“知识单元为主要编写形式”,同时注重读写结合训练,培养学生全面听、读、写、能力,为小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本册教材的编排意图是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材的设计理念是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套教材包括了五部分内容都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个学段在内容上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本册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每个单元由导语、“识字”、4~5篇课文、课后题及语文园地组成,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具有整体性。全册34篇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贴近儿童、贴近生活,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日记两则》所在的单元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六单元,这是一组体现“关爱他人”的课文。有体现强烈情感对比的对子;有表现同学之间友爱的《窗前的气球》;有表现关心有困难的人的《日记两则》;有体现热爱家乡、珍惜友情的古诗。每篇课文都饱含着爱的真情,都和本组专题有联系。训练重点1、与生活链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见闻,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感知社会。2、创设情境,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3、学习日记的格式。与苏教版的第三册第六单元相比较能力培养方面不同:苏教版识字量小;而人教版的识字较较大。与之相比人教版第二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爱祖国、爱家乡”有四篇课文。学生在学习过程,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