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发动者——不同三螺旋模式下的创业型大学.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区域创新发动者——不同三螺旋模式下的创业型大学.doc

区域创新发动者——不同三螺旋模式下的创业型大学.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7年5月﹒新加坡﹒第六届国际三螺旋大会主题论文区域创新发动者——不同三螺旋模式下的创业型大学亨利﹒埃茨科维兹周春彦摘要:本文通过“三螺旋场和三螺旋循环”的概念阐明创业型大学在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模式中的作用。三螺旋场解释三个螺旋之间的相对独立和彼此重叠的本质,说明三螺旋的生成原理;三螺旋循环则说明它们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机制。三螺旋创新模式成功的前提是至少有一个螺旋能提供发动区域创新的动力。在有不同创新发动者的大学推动、政府拉动和大公司引导等三螺旋模式中,创业型大学的作用是不同的。关键词:创业型大学,三螺旋场,三螺旋循环,非线性技术创新模式,区域创新导言大学正经历着从知识生产、传播到创业型机构的文化转变。在知识社会中,它将在促进区域发展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创业型大学的内涵不仅在于大学-产业间界面机制的创造,如帮助发展现有公司或创建新公司的产业联络办公室或技术转移办公室等,它已被注入创业态度和战略眼光,与区域其他机构合作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创业型大学的教员从新的视角看待自己的教学科研活动,不仅关注学生培养和知识进步,同时致力于技术转移和公司形成。知识社会使大学、政府和产业处于横向相互作用当中。三螺旋出现在大学发展到与经济、政治机构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时。自中世纪诞生以来,大学使命已经从最初的知识存储与传播扩展到新知识生产再到知识应用。其他变化包括16世纪人文主义学科的综合和20世纪大学成为经验主义社会科学的避难所(Lazersfeld,1961)。每个变化都借用新使命“合法化游戏”——旧使命被纳入新使命最终使大学同时具有教育、科研和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三大使命。本文借用物理学和生物学中“场”和“循环”的概念描绘三螺旋的运行机制。认为不同“创新发动者”形成的不同的创新模式,创业型大学在这些模式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例证了美国的“大学推动”三螺旋创新模式,总体上说在中国的现行体制下所形成的是“政府拉动”模式,在某些国家还形成产业“大公司引导”模式。区域创新三螺旋也是大学目的和作用、大学-产业-政府间的信任以及地方组织力和发动力增强的结果。知识溢出日益通过校园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发生,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或什么样的大学。11.创业型大学的发明创业型大学是作为创新来源的大学-产业-政府相互作用的生成因素。能作为独立实体运行是创业型大学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Clark,1998)。形成创业型大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是:具有商业化潜力的研究基础,创建高技术新公司的传统,校园里的创业风气,定义知识产ü槭簟⒐蚕砝婧偷鹘诶娉逋坏恼叻ü妫约安斡肭虼葱抡铰浴?创业型大学努力在有着内在冲突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使命之间进行平衡,它有三个基本特征:1创业活动被普遍接受,并受到系统地支持2有技术转移办公室等界面机构,并取得相应的成就3有相当多的教工创建公司,并用所得收入支持大学里的科研和其他活动从大学溢出的知识通过研究成果商业化和提供人力资源、新公司和新思想等途径促进区域发展。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研究风气的一部分。在19世纪中叶,来自德国的强的学术研究道德传统与支持研究的资源的短缺合在一起,形成美国大学的创业动力(JencksandRiesman,1968)。大学创业动力源起于教员寻求财政资助,起初求助于自己所在的大学,后来在20世纪早期开始求助于外部的基金会和产业。知识资本化不仅发生在私立大学而且发生在公立大学,其原因主要有:研究应用的潜力,区域产业(包括农业)发展的需要,大学在掌管商业化过程中的利益。因为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具有健康和医学含意,不能随意滥用,所以大学为保护自己的声望要对其进行掌控(Apple,1989)。随着创业之风的兴起,创新活动在校园里加速进行。从研究而来的发现更快地扩散到教学当中,因为很可能是相同的人在进行研究与教学这两种活动。当所有的教员(包括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都有责任拟定研究计划寻求资助的时候,打破了资深教授领导年轻同事的精致的学术层级结构(Storr,1953;1968;OlesonandVoss,1979)。19世纪后期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中讲师职位的废除和21世纪早期德国年轻教授的引入,从两个相反的方向表现出这种朝向头衔和责任平等的趋势。培育创业环境有几个方面,其中有些可能已通过从教学型向研究型大学转变实现。a战略方向、物质设施的控制,融资和获得校友与公众支持的能力(Goddard,2004);b聚焦于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潜力的研究领域(VialeandEtzkowitz,2004);c缩短发明与创新之间距离的技术转移能力(Owen-SmithandPowell,2003)大学事业发展越来越遵循具有各种正式与非正式帮助的辅助线性模式——从技术起步到筹集风险资本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