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近代史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任务:反帝反封建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2、结果:清政府失败,中英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3、影响: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要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促进了爱国知识分子的觉醒,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4、向西方学习:魏源和《海国图志》,根据林则徐的《四洲志》等资料编写,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影响: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原因:列强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2、结果: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3、影响:中国再次损失了大量主权和领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前进了一步。同时,鸦片战争不仅使清政府的权力机构发生变化,也使一部分官绅认识到了中国的新变局,主张“师夷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变局论”的思想流行开来。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爆发的背景:①日本为吞并朝鲜,侵略中国,实现其“大陆政策”而蓄意发动。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③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不认真备战。④日不宣而战。2、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1894)、黄海战役(1894)、辽东战役(1894)、威海战役(1895)。3、结果:1895年4月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4、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八国联军接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2、结果:1901年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3、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探索近代化概括地说就是指政治思想民主化,经济工业化。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芯舜悠魑?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文化层次的过程,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它们的共同之处:挽救危亡。影响: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一、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3、代表人物: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4、时间:19世纪60——90年代5、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如: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3)为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陆海军。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4)开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等。6、结果:失败。7、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二、戊戌变法(维新变法)1、兴起:(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2)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3)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2、发展:严复,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著有《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3、高潮:百日维新4、结果:失败。5、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三、辛亥革命(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革命旗帜(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影响: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