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自主备课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3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老山界自主备课案.doc

老山界自主备课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北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自主备课案(个人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中一些字词的含义及运用,背诵精彩片断。2、过程与方法:把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结构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继承长征中的革命传统。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把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结构的特点。难点: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三、学习过程:自学内容1、给加点字注音:惊惶()欺侮()酣()然入梦蜷()矗立()咀嚼()呜咽()澎湃()骨碌()缀()2、多音字组词:嚼:jiáo()jué()咽:yān()yàn()yè()落:là()luò()lào()3、自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老山界是长征中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4、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安排内容的?(提示:在文章里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5、了解事情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段落时间变化地点转移记叙内容文章主旨6、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一段。自学展示展示重点:1、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2、了解事情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段落时间变化地点转移记叙内容文章主旨2-11节当天下午至天黑山沟—山脚同瑶民的攀谈表现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2-23节天黑后至黎明前山脚—山腰爬山的艰苦以及在雷公岩前露宿24-31节次日黎明至下午两点多雷公岩—山顶攀越雷公岩32-33节登上山顶以后山顶—山下下山的情景交流讨论一、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难事?走路难(山路险峻,悬崖峭壁)难睡觉难(路窄不平,寒气逼人)事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设备笨重)二、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种种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三、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第二部分(2自然段到33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一层:(2—11)山脚访瑶家。1.在“之”字拐的路上;2.山腰露宿;第二层:(12—33)红军翻越老山界3.攀登雷公岩4.继续登山,到达山顶;5.山顶所思。第三部分(34):写作者的感受。四、课文采取顺叙的好处是什么?好处:1、使文章脉络清楚.2、使文中的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3、按时间顺序先设置悬念后作解释,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五、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却用了不少笔墨写与瑶民大嫂的攀谈,作用是什么?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六、文章中两处集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1、局部揣摩景物描写:(1)分析第13段描写:①“奇观”是指什么?②你认为哪些字词用得好,请加以揣摩:“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2)分析第23节景物描写:①这部分哪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②这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起什么作用?③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缀”字传神而又具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用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矗立”,形象的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的长征必胜的信念。“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非常形象地写出山景之美,表现红军战士的乐观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