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基础计算书.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条形基础计算书.docx

条形基础计算书.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9.1基础布置及尺寸确定本设计采用天然地基,地质资料如下表所示,本人计算A轴条形基础表9-1地基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综合表地质资料土层号厚度(m)土质名称土容重r(kN/m3)承载力待征值fk(kN/m2)①杂填土18②9黄色粉质粘土1913③灰色砂质粘土19120.00④11灰色淤泥质粘土1870⑤5暗绿色粉质粘土20160⑥未打穿灰色粉细砂19210表9-2A轴柱内力(恒载+活载标准值)统计框架轴编号1,72,3,4,5,6Mk(kN·m)Nk(kN)Vk(kN)底层墙重:(1)条形基础沿三条纵向柱列分别设置。(2)条形基础两端各伸出柱边外:,基础总长:6×4.5+2×1.15=(3)基础高度,取h=800mm(4)基础梁宽(5)基础埋深(6)基础底宽查规范,因为e>0.85,得,取B=2m9.2基础承载力验算9.2.1A轴持力层承载力验算基底平均压力:综上,持力层地基承载力满足。9.3A轴基础梁设计基础梁荷载计算表9-3A轴内力(恒+活设计值)统计框架轴编号1,7(1.35×恒载+0.7×1.4×活载)2,3,4,5,6(1.35×恒载+0.7×1.4×活载)M(kN·m)N(kN)V(kN)基础梁内力计算按连续梁求基础梁的内力,又由于基础梁及柱下竖向荷载均为对称,故在计算中利用其对称性,以加速计算过程。按规范规定,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倒置的连续梁计算,即倒梁法。(1)固端弯矩计算(2)弯矩分配计算按连续梁计算基础梁内力的过程列于下表中。表9-4基础梁内力计算表计算简图支座1234分配系数μ0.5固端弯距Mg(kN·m)运算→5.3810.750.060.770.390.06支座弯矩(kN·m)-97.24-288.68-236.57跨中弯矩(kN·m)弯矩图(kN·m)(3)求支座剪力支座剪力计算剪力位置剪力值(4)求支座反力支座反力计算(5)初步计算剪力图(6)弯矩调整计算计算“支座反力”与原柱传来的竖向力相差超过5%,边榀柱相差-=kN,中榀-=kN-=kN↓,↓把该差值均布分布在相应柱的两侧各1/3跨内作为调整反力,按连续梁计算调整内力q1=/=kN/m(↓);q2=/3=kN/m(↓);q3=3=kN/m(↑);q4=3=kN/m(↑)固端弯矩:表9-5基础梁内力调整表计算简图支座1234分配系数μ0.5固端弯距Mg(kN·m)10.41-10.4134.89运算→1.422.850.210.10支座弯矩(KN.m)弯矩图梁端剪力(KN)剪力图各支座弯矩:,,各支座剪力:,,,各支座反力:,,所得结果与原轴力相比相差不大,均不超过5%,满足要求,无需再调整。(7)最终内力图根据规范规定,当按倒梁法进行计算时,此时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系数。得到最终内力图如下:图9-1倒梁法求得最终弯矩图(kN·m)图9-2倒梁法求得最终剪力图(kN)9基础梁配筋计算(1)正截面配筋计算基础梁截面尺寸取为500mm×800mm;有效高度h0=h-αs=800-40=76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钢筋为HPB400级钢筋。表9-6基础梁配筋表支座1第一跨跨中支座2第二跨跨中支座3第三跨跨中支座4M(kN·m)0.0760.0610.0790.0290.0610.0300.063(mm2)316.981192.46920.76452.83950.95选取配筋实际1272101712721017127210171272正截面配筋率:,满足要求。(2)斜截面配筋箍筋采用8,四肢箍。,,截面尺寸满足要求。,按构造配筋即可。取,得。因此,配置8@200(近支座处加密8@100),此时。9.3.4翼板的承载力计算计算基底净反力,取竖向最大的一个单元进行计算。计算翼板根部的内力及配筋计算翼板根部内力计算(1)翼板根部的剪力:(2)翼板根部的最大弯矩:翼板底部受力钢筋配置翼板为250mm-400mm变截面板,翼板根部高度为400mm,有效高度,所需钢筋面积:选用,实际配筋翼板斜截面承载力验算,根部高度满足要求。9.4基础施工详图翼板施工图图9-1翼板施工图基础平面布置图图9-4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