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班活动教案及反思40篇这是中班活动教案及反思40篇,是优秀的中班主题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第1篇、中班主题活动我的家乡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诸暨的一些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地方特产,由此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初步培养幼儿收集资料的能力。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一本诸暨风景挂历和一些诸暨风景明信片。2.请幼儿在家长帮助下收集一些关于诸暨的风景图片、名信片、浏览照片以及一些诸暨特产〔包装盒亦可〕。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出主题。师:大家知道,我们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名字吗〔诸暨〕对了,诸暨是我们的家乡,是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说说她有哪些美丽的地方。幼儿发言。二、请幼儿结合自己带来的物品,向大家介绍诸暨的风景胜地与名胜古迹。〔为主要环节,鼓励幼儿踊跃发言,教师可及时插入提问与一些解释。〕三、教师根据挂历与名信片向幼儿介绍诸暨的主要景区:西施殿、浣江、五泄、斗岩;介绍主要特产:枫桥香榧、山下湖珍珠、大唐袜业、店口五金等。活动延伸:1.在班级中展示家乡特产2.欣赏电视散文?浣江风?。附告家长书:各位家长:下周起本班将进行我生活的地方主题教育,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诸暨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及地方特产,使幼儿增进对家乡的了解,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更好地开展本次主题教育活动,请家长帮助孩子一起收集一些关于诸暨的挂历、风景图片、名信片、照片以及一些诸暨土特产或包装盒〔不必特意购置、可收集一些家中或单位中原有的物品〕,带到幼儿园。在平时也多跟孩子说说有关诸暨的一些风土人情、传说故事,以使本次主题教育取得更好效果。谢谢配合!活动反思:本次活动选材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能经常遇到的,非常贴近幼儿。教学步骤安排严谨,过度非常自然。使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发现家乡的美,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第2篇、中班主题活动整理物品教案反思设计思路:在生活中,人们常需要将一些材料、物品进行收拾、整理,而学习收拾、整理物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就是一个学习分类的过程。让幼儿为分类并整理好的物品制作标记,能使幼儿对标记的含义的认识具体化。结合新年给弟弟、妹妹送礼物设计了此次按物品特征及用途归类的活动,在引导幼儿按物品特征逐级归类的过程中,幼儿有序整理物品的能力和习惯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活动目标:1、学习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归类,并根据物品的共同特征设计标记。2、在活动中学习有条理的收拾、整理物品。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5、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按标记或用途分类的根底。2、教学具准备:〔1〕实物10种:薯片、饼干、果冻、儿童衣服、裤子、围巾、帽子、小汽车、油泥、万花筒。〔数量从4-10不等〕。〔2〕大小相同的塑料篓10只、塑料袋10只、纸箱3只。〔3〕黑色水彩笔〔同幼儿数〕、白纸假设干张。活动过程:1、以整理礼物为情景,引导幼儿将物品按种类摆放在一起。〔1〕各种物品散放在桌上。托儿所的弟弟妹妹收到许多的新年礼物,但他们不会整理,送来想请你们帮他们整理。先看看有哪能些礼物。怎样整理才整齐呢〔把果冻和果冻放在一起〕这有许多篓子可以把相同的东西放进一个篓子里,要摆放整齐。〔2〕根据幼儿整理的情况分别说说每个篓子里放的是什么礼物有什么用2、学习按用途归类:〔1〕讨论归类的标准:托儿所给了我们三个纸箱让我们把礼物装进去,你们看看可以把哪几种礼物放进一个箱子里。为什么这几样礼物可以放进一个箱子里讨论结果:按这些礼物的用途〔吃、穿、玩〕分别装箱。〔2〕分别将物品放进塑料袋怎样将这样礼物放进箱里才不会放乱和碰坏它们呢这里的塑料袋能用吗〔幼儿分工合作将礼物装入袋中,分别放进三个纸箱里〕说说三个纸箱里都放的是什么礼物。3、为礼物设计标记:〔1〕启发幼儿制作物品标记这三箱礼物运到托儿所怎样让弟弟妹妹知道箱子里装的是什么礼物〔2〕幼儿自己设计与制作标记教师展示贴有幼儿制作标记的纸箱,引导幼儿说说箱子里装的都是什么礼物。〔箱子里有小汽车、万花筒、油泥都是玩的礼物。〕4、结束活动:将礼物送上托儿所来的汽车。活动延伸:在数学区角中,教师可提供具有明显职业特征的物品,让幼儿进行归类,并设计相应的标记。如:将医疗器械、理发工具、炊具等进行分类。活动反思:通过小朋友亲自参与整理,让他们体验到有效整理物品,感受有序地进行整理的成功感和快乐感。通过活动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加强训练,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这发面我要都下功夫。第3篇、中班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帽子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结合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在观察感知的根底上,认识各种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