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征求意见.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平阴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征求意见.doc

平阴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征求意见.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平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科学编制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平阴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十一五”时期,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大力实施重点建设,突出强化结构调整,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实现翻番,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由75亿元增加到175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5.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880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2.1亿元增加到4.9亿元,年均增长1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44.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96%,年均增长20.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4.9亿元增加到59亿元,年均增长18.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3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47.3亿元和24.5亿元。(二)经济结构趋向合理。三次产业比例由16.2:59.7:24.1调整为10.9:63.4:25.7,二产、三产比例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32万亩,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0家。机械装备、水泥建材、医药化工、食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86%以上,炭素产业规模快速壮大,生产规模超过120万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0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35家,纳税过千万元企业16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8.8%,比“十五”末提高5.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迅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4.5%。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GDP能耗下降4.9%,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控制在4311吨、3753.8吨以内,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三)城乡建设成效显著。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4.74平方公里,县城居住人口达到10万人,全县城镇化水平达45%。锦东新区的道路、供热、供气等配套设施基本完善,锦水河景观带初具规模,劳动、公路、国税、质检、农林等服务大楼竣工,电力调度中心正在建设。建成龙居华庭、环秀山庄等现代化小区,成功改造外贸公司、压缩机厂、轴瓦厂、教师进修学校等重点片区,开工建设锦波园、豪门庄园、锦水城等多个住宅小区。白庄、北土、中土、西桥等旧村改造顺利展开。玫瑰湖湿地开发开展前期工作,签订了合作协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水平明显提高。孔村、孝直、玫瑰、东阿等小城镇建设有序推进,承载能力、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四)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工业园区安城、孝直和玫瑰片区启动建设,园区规划面积由6平方公里扩展到40多平方公里。济菏高速建成通车,220国道拓宽改线分段施工,聊泰铁路通过规划论证,全县公路通车里程由579公里增加1140公里,交通条件显著改善。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完成,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填埋场完工。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39万平方米,入户率达到70%。孔村-孝直线天然气管线建成,全县天燃气供应量达到3600万立方米。孔北、安城两座110千伏变电站建成,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五)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民新型社区建设逐步展开,前阮二、山头、汇东、新合等14个社区建设取得成效。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各类农业补贴4000万元。整合支农资金建设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水库除险加固、扶贫开发等工程,其中,农业综合开发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7万亩。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67项,盘活新增土地1.7万亩,保障了发展用地需求。全县沼气池数量达到1.5万户,农村自来水通村率达到97%,入户率达到72%,标准化农家店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以上,农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取得科技成果项,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整合教育资源建设了职业教育中心,撤并平阴二中。建设改造5处乡镇卫生院、156处村卫生室,疫病防控、医疗救治水平显著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强化,生育率稳定在5‰以内。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工建设,建成健身广场达到237个、文化大院461个。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创建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由7842元增加到13300元,农民人均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