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教学重点分析全球海陆分布大势,概括大陆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运用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揭示全球海陆演化的机理。阐述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的分布及其特征,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及气候的时空变化对全球地表的作用。了解全球性自然灾害问题,揭示其成因,分析其危害,探讨防治对策,为防灾减灾服务。关键词地表形态(landformoftheearthsurface)气候带(climaticzone)气候型(climatictype)时空变化(changeoftimeandspatial)自然灾害问题(naturalhazardquestion)内容结构第一节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一、全球海陆分布大势(一)七大洲和四大洋海陆对比:地球表面积5.1亿km2其中陆地1.49亿km2,海洋3.61亿km2即陆地占29.2%,海洋占70.8%总比例:3:7,故又称为“水球”陆地:分三个部分,即包含三种概念:(1)大陆:(六块大陆):欧亚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南极大陆,最大的是欧亚大陆,最小为澳大利亚大陆。(2)岛屿:占陆地的7%,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屿217.6万km2。(3)洲:以一块大陆为主,包括附近的岛屿,最大的为亚洲4400万km2,最小为大洋州890万km2。陆地海洋:面积巨大的水体。(1)两部分水面海:陆地的边缘;面积较小;占11%,较浅2000-3000m;温度变化大,含盐度较小,32/1000以下。洋:远离大陆;面积较大,占海洋总面积的89%,深度大,4000-5000m;温度稳定;有较完整的洋流系统;含盐度较大,35/1000。(2)海底部分:三部分:a.大陆架,深200-300m,占面积7.5%;b.大陆坡:坡度大,占海底总面积的12.5%;c.洋底:占80%。(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赤道南北的广大海域中。其狭义范围是指东部的波利尼西亚、中部的密克罗尼西亚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亚三大岛屿;广义范围则指除上述三大岛群外,还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等。——地球表面广阔连续的水域,它包括洋、海和海峡。根据其地理位置及被大陆分开的情况,全球大洋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除南极大陆以外,所有大陆南北成对分布,即亚洲和澳大利亚、欧洲和非洲、北美和南美,而且每对大陆之间都是地壳破裂地带,形成规模较大的陆间海,即亚澳之间的亚澳陆间海、欧非之间的地中海、南北美之间的加勒比海。除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以外,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运河)断续相连,即亚非之间的苏伊士地峡(运河)、欧非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亚洲与北美之间的白令海峡、南北美之间的巴拿马地峡(运河)。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拼合示意图二、大陆和洋底地形(一)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一)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全球陆地以海平面为基准,平均海拔为840m。陆地上的最高点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m,最低点是西南亚的死海海面,海拔为-392m,陆地的高差约为9240m。常态地形:山地、高原、盆地、丘陵与平原;特殊地貌类型:冰川地貌、冻土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海岸地貌等;两条高山带:一条是环太平洋褶皱带,它沿太平洋周边大体呈弧形延伸;另一条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它沿亚欧大陆中南部及非洲大陆西北缘大致呈东西向展布。亚洲大陆地形中高周低,高大的山脉和较高的高原位于中南部,较低的高原和平原镶嵌在四周;欧洲大陆山脉分布在边缘地区,中部为广大连绵的平原;非洲是个古老高原大陆,山脉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南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陆,则形成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单元,即大陆中部是平原,其东西两侧为山地或高原。地貌类型:(1)山地38%(中国:山33%,高26%),平原36%(12%),高原、丘陵占26%(盆地:19%,丘陵:10%)。陆地最高点:8844.43m(2005-10-9公布),最低点:死海海面为-392m,陆地平均高度875m。基岩最低处:贝加尔湖湖底,-1600m(南极洲为-2468m)。山地一般分布于大陆边缘(美洲最典型)(2)平原:一般分布于大陆中部(3)高原:分布无明显特点,大部分位于较古老的地盾之上。区域特征:亚洲:山地为主,平均海拔950m,基岩海拔最高,新构造运动影响大。欧洲:平原为主,平均海拔300m,海拔居七大洲最低,第四纪冰川的影响大。非洲:古老的高原为主,平均海拔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