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治未病试点工作经验值得借鉴.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广东治未病试点工作经验值得借鉴.doc

广东治未病试点工作经验值得借鉴.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广东治未病试点工作经验值得借鉴广州中医药大学孙晓生黄雪莹谢波(2011年5月20日)●调研中发现,现阶段在可以调配用于治未病中心(服务部)的业务用房面积、中医医师技师护理人员数量、投入资金、治未病诊断仪器及检查设备、单位编制等方面存在难度,不利于治未病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同时,应该坚持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公共性导向”,促进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覆盖面扩大到城区基层、农村,使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实现“广覆盖、低成本”。●鼓励民间投资,规范全面发展。应该尽快推行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可逐渐开展民营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的等级评审,提高民间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运作的规范化程度和技术水平,促进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市场的有序竞争。为了及时跟踪、总结广东省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政策的执行进展,对广东省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单位的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发展状况进行动态监测,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受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委托,笔者于2010年对广东省治未病健康工—1—程试点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全面发展并逐步推广。研究覆盖面广笔者以广东省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单位为研究对象,根据试点时间和发展基础、特色优势,从第一批、第二批试点单位中抽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广州市从化中医院、深圳市中医院、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中山市中医院共8个单位为调查对象。其中既有中医医院,也有综合性医院;既有省级医院,也有市区级医院。根据《公共政策分析》理论,我们建立了史密斯政策执行四维模型:一是政策本身。包括政策的形式、类型、渊源、范围,以及社会对政策的认识。二是执行主体。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本文仅选公立医院试点单位)。三是目标群体。受政策影响而必须做出适当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的群体(本文选择就诊者和医务人员)。四是环境因素。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是政策执行的路径依赖和影响因素。然后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258份,实际有效问卷231份,有效率为89.53%;其中医疗机构就诊者109份,占47.19%,医护人员122份,占52.81%。调查结果肯定了治未病工作成绩—2—就诊者对治未病中心基本满意就诊者对治未病中心的服务设施,满意程度达74.3%;其中22.0%感到非常满意,感到非常不满意的占0.9%。对治未病中心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感到满意的占49.5%,非常满意的占33.0%,不满意的占0.9%。对治未病服务内容多样化,认为好的占43.1%,非常好的占22.0%,不好的占1.8%,另有33.0%感到一般。对治未病服务收费,50.5%认为合理性好,其中10.1%认为合理性非常好;46.8%认为合理性一般,2.8%认为合理性不好。医务人员对治未病中心予以肯定受访医务人员中90.8%认为工作所在医疗机构具有足够的场地开展治未病服务。44.2%认为所在医疗机构配备了足够医务人员开展治未病服务;24.1%不认同具备足够医务人员来开展治未病服务。74.2%认为所在医疗机构建立了规范的治未病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6.7%对此不认同。有86.6%的人认为医务人员获得足够治未病服务相关培训。对于所在医疗机构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水平和能力,73.3%认为有提高。所有受访医务人员都认为开展治未病服务有助于促进居民的身体健康。93.6%认为让居民加深了对治未病服务认识。发展治未病须明确诸多问题治未病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政策具有导向性(方向)、动力性(激励)和保护性(平衡)三大功能。《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3—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也强调在研究制订和推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中,要积极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因此,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目标群体是医务人员和患者调查中,治未病中心的医务人员大部分由中医临床医生担任,存在未接受过系统的治未病培训,不能完全满足治未病工作需求的情况。他们希望获得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培训(继续教育)内容依次为:养生保健、健康干预、健康评估、健康管理;形式依次为:外出进修、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班、学术会议。而就诊者认为影响居民接受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因素依次为:居民缺乏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认识,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宣传不足、居民“有病就医”思想限制及保健意识不足,中医药服务的可报销项目有限,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相关作用慢。无论医务人员还是就诊者,都把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