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绝密★启用前1.如图,装有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置于水平面上,两液体没有混合。上层液体的高度为h,密度为0.8ρ;下层液体的高度为2h,密度为ρ.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为()A.2.4ρghB.2.7ρghC.2.8ρghD.3ρgh2.水平桌面上,甲、乙、丙三个同规格容器内各装有液体,小明将完全相同的三个小球分别放入三个容器内,小球静止时状态如图所示,此时三个容器中的液面相平,三个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是()A.p甲=p乙=p丙B.p甲>p乙>p丙C.p甲>p乙=p丙D.p甲<p乙<p丙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底面积为200cm2的轻质薄壁柱形容器,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通过一根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此时容器中水深50cm,细线受到的拉力为4N.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和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分别为()A.100N104NB.104N100NC.100N96ND.96N100N4.如图所示,圆柱体甲和装有适量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乙的底面积之比为3:4,把它们平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甲物体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长为x的物体A,并平稳放入容器乙中,使物体A刚好浸没在液体中(A不与容器乙接触,液体无溢出)。截取后,甲、乙对桌面的压强随截取长度x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已知甲的密度为0.6×l03kg/m3,容器乙的壁厚和质量均忽略不计,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圆柱体甲截取前和容器乙中的液体质量之比为3:2B.圆柱体甲截取前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C.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为0.4×103kg/m3D.容器乙中未放入物体A时,液体的深度为8cm5.如图,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下端挂一底面积已知的圆柱体(带有纵向刻度,零刻度在底端),盛有适量液体的透明玻璃杯置于升降台上,调节升降台高度从而改变圆柱体底面在液体中的深度。利用该装置探究圆柱体底面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定量关系,实验中不需要测量(或读出)的是()A.液体的密度B.底面所处深度C.圆柱体重力D.测力计的示数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容器,将两容器壁一侧开孔并用粗玻璃管相连。注水管紧贴左侧容器壁,现向内缓慢、均匀地注水,直至水注满两个容器。下列表示此过程中左侧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其中合理的是()A.B.C.D.7.明代洪武间,当时的浮梁县令向朱元璋进献了一件瓷器“九龙杯”。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所以又名“公道杯”。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要使水从杯底流出,其液面必须高于()A点B.B点C.C点D.D点二.填空题(共2小题)8.如图左端物体m是重为3N边长为5cm的正方体,右端是一重1N,底面积为20cm2,内部盛有深为15cm水的开口瓶,在距瓶底10cm处有一小孔向外流水,此时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小孔处水产生的压强为Pa;水流出的过程中瓶底受到的压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水不再流出时,瓶子对地面的压强为Pa.(g取10N/kg)9.如图所示,A、B是分别盛有适量的煤油和水的相同容器,底面积均为100cm2,置于水平桌面上。现将一实心小球分别放入A、B两容器中,小球静止后排开煤油和水的体积分别为20cm3和18cm3.则小球的密度为kg/m3;小球静止在A容器中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了Pa(小球放入容器中时均无液体溢出,ρ油=0.8×103kg/m3)。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0.如图1所示,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ρ盐水>ρ水)(1)实验中,将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转换为用U型管两侧液面的来表示。(2)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U形管中的液体最好用(选填“有色”或“无色”)。(3)将探头放在图2所示液体内部的A、B位置,观察到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B>hA,经过多次实验观察到同样的现象,这说明同种液体內部的压强随的增加而增大。(4)将探头放在图2中所示液体内部等深的B、C位置,观察到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ChB(选填“<”、“=”或“>”),这是为了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关系。(5)由以上实验可知图2所示液体内部A、B、C、D四个位置压强最大的是位置。四.计算题(共2小题)11.一个圆柱形杯身的杯子,装12cm高的水密封后(杯子厚度忽略不计)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再将杯子分别倒置在盛有水和某种液体的容器中,静止后杯子内外液面高度差如图乙和图丙所示。(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1)图甲中杯底受到水的压强(2)图丙中某种液体的密度(3)如果杯子自身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