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试1.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语文试1.doc

七年级语文试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语文试卷说明:全卷总分110分,其中含卷面分3分。答题多角度有创意可得奖励分,全卷奖励分最多不超过5分。积累与运用(共26分)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0.5×12)⑴颀长⑵蓦地⑶冗长⑷虔诚⑸揶揄⑹但微颔之⑺荡⑻点⑼迁⑽亮⑾抖擞⑿思而不学则⒉结合句子语言环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1分×2)①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农民。标本:②此时,邓稼先已是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崭露头角:⒊请辨析下列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有什么不同。(2分)她性格和蔼,从没打骂过我们。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⒋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使文章富有文采。(0.5分×6)我的住所在一座古老的寺庙旁,因而每天都能看到①的青烟,听到②钟声。我的屋前有一条③流淌的小溪,溪上有一座④的小桥,小溪两岸鲜花⑤,林间鸟儿⑥。⒌按课文原句填空。(1分×7)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②会当凌绝顶,。③巴东三峡巫峡长,。④愿驰千里足,。⑤,病树前头万木春。⑥星汉灿烂,。⑦何当共剪西窗烛,。⒍《卖油翁》的作者是,他是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2分)⒎下列句子有语病和错别字,请在原句上加以修改。(2分×2)①同学小明家遭遇不幸,班长提出:“一人有难,大家帮助”,同学们都随声附和。②扬州是个美丽的季节。阅读(共41分)㈠完成下列各题(共21分)⒈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列各题。(4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①解释“左迁”的意思。(1分)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②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随风直到夜郎西。⒉阅读《三峡》(节选),完成下列各题。(8分)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并翻译句子。(6分)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亭午:曦:翻译: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奔:翻译:⑵请分别概括课文①②两段各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⒊用“”划出下面句子中明显的两处停顿。(1分)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⒋从《山中避雨》一课中的哪些地方可看出,音乐具有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作用?(2分)⒌“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请说说你从这段对盲母的外貌描写中读懂了些什么?(2分)⒍“‘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2分)⒎请说说《心声》一课中,公开课上,嗓子沙哑的李京京朗读课文《凡卡》时,为什么会朗读得那么好,以至于感动所有听课的老师和同学?(2分)㈡课内语段阅读(共10分)穿过一处最密的竹海,我们便来到一处较高的竹坞,在这里可以越过先前路上的竹树顶看得更远、更高。举目四顾,除了竹子,还是竹子。前面是一座接着一座的山,但你不可能看到绵延的山势和一点泥土,也不可能看到竹坞深处那里有缺口通到山背后去,因为你能看到的只是竹子。和我一同去的是一位画家,他说,在竹海面前,如果要我画它,实在束手无策。你看,那样密的竹林,简直找不出一点层次,仿佛整个大自然就是竹林构成的。陪我们来的当地的朋友却满意地笑了,他不是从画家的观点去考虑问题,画家的话只说明了这里的竹林旺盛。是名副其实的竹乡,而这不正是意味着这里的竹材和竹笋的丰收吗?这当然是件好事情。他是以竹林为家的护林员,是专管栽种竹树和保护竹林的。②在竹坞里面对着辽阔的竹的海洋,看到整个世界都是绿色,除了近处的竹叶在微风中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我心里在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回过头来,发现山麓的竹林上出现了缕缕轻烟。那是雾还是山岚?都不是,那是竹林深处人家的炊烟。那位当地朋友说,那里有村庄,有人家,只是在竹海上面连一点痕迹也看不到,如果不是烧饭的时候,就连这一点炊烟也没有。朋友,我们竹海里的村庄可热闹呢。⒈面对竹海,画家和护林员各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感受?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2分)⒉第②段开头画线的语句,分别从哪些角度写出了竹林的什么特点?(2分)⒊“那是雾还是山岚?都不是,那是竹林深处人家的炊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⒋品味下列两个句子,说说两句话中的加点字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⑴因为你能看到的只是竹子。⑵朋友,我们竹海里的村庄可热闹呢。⒌节选的两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