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十大辩证特性.doc
上传人:一只****呀淑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十大辩证特性.do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十大辩证特性.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262020年4月19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十大辩证特性文档仅供参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十大辩证特性张国宏(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310053)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而丰富的辩证特性,对其辩证特性进行论证概括不但是在理论上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需要,而且是在实践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辩证特性主要体现在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稳定性与开放性的辩证统一、整体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传统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反思性与前瞻性的辩证统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等十个方面。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性;辩证统一作者简介:张国宏(1968-),男,安徽舒城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主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教授,浙江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高校理论战线》、《毛泽东思想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转载10篇、《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篇、《中国哲年鉴》摘要1篇。基金项目:浙江省重点社科规划课题(编号06MLZB04ZD)的阶段性成果。党的十七大报告最重要的理论创新就是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并用这一概念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理论体系具有鲜明而丰富的辩证特性,对其辩证特性进行论证概括不但是在理论上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需要,而且是在实践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P34)的需要。仔细探究,能够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辩证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2](P284)理论源于实践,理论一旦与实践相脱离,它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变成僵死的教条,没有任何作用,也就失去实际意义。同时,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实践也不能离开理论的指导。正如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3](P3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就是一个实践催生理论又呼唤理论的过程。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扎根实践沃土,深刻把握中国基本国情,反映了社会进步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总结概括和提升了人民群众创造的新经验,有着鲜活的实践特色。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所取得的每一成果无不打上实践的烙印,而且已经和正在接受着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用不断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作出科学回答,对改革开放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进行深入剖析,对人民群众中的思想困惑给予合理解释,由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成功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这种高度统一,充分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性上。“文化大革命”之后,百废待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实践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反思,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可见,邓小平理论是在适应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中产生的,是邓小平对人民群众的迫切理论需要而做出的积极回答。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苏东剧变后,我们党面临国内外许多重大问题的挑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摆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正是这种现实需要,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社会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资源特别是能源的挑战,面对生态环境的挑战,面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一系列两难问题的挑战,特别是4月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以及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的人民内部矛盾的攀升,使得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不得不深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