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考点1地图基础知识考点剖析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比例尺的应用、地形剖面图的绘制、等值线图的判读是本考点的重点和热点内容。利用各种整体或局部地图分析所表述地理事物的内涵、揭示地理规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将是未来高考命题的方向。题例精析【例1】读某地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1-1-1,若考虑下面状况,图中a点1月均温可能为…………………………………………………………………………………………()图1-1-1A.0℃B.-5℃C.2℃D.-6℃解析:该题考查的是等温线图中根据已知的等值距推断a处的温度值。从图中可知在两条等温线之间出现了局部的闭合等温线,一般这种情况说明该闭合等温线与其相邻等温线间的等温距有可能相同,也可能为0。首先根据闭合等温线南北两侧的气温值及等温距为5°的规律,可推断出闭合等温线的气温值为0℃、-5℃、-10℃,但-10℃与0℃之间差值为10℃,故可排除。然后联系题干及图示信息,冰岛1月均温低于海洋,从而得出冰岛上的等温线值只能是-5℃,而所求a点在等温线之内,其温度只可能为-6℃,故选D。答案:D【例2】图1-1-2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2)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3)简述M河的水文特征。(4)在开发利用M河时,应如何协调开发与环境的关系?(5)图示区域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等高线进行区域定位及对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应根据经纬度和等高线分布特征、数字特征准确判定该区域位于我国横断山区。横断山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受板块挤压不断隆起上升,同时它又位于季风区,流水不断侵蚀下切,形成山河相间、山高谷深的地形,所发育的河流具有水量丰沛,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的特征。在开发水能资源、生物资源时应注意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处理好开发与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另外本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三江并流、丽江古城。答案:(1)山河相间、山高谷深。(2)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在亚热带湿润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3)M河的水文特征主要是:水量丰富,落差大,水能丰富。(4)该河的开发利用主要表现为开发利用其水能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水能资源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5)三江并流丽江古城图1-1-2误区校正【例3】下列四幅图中(图1-1-3),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图1-1-3错解:学生未能真正理解比例尺大小的含义,或者不善于将比例尺的大小与经纬网的关系联系起来思考,没能把握本题的迷惑点在于图幅大小与经纬图数字注记之间构成的反差,只是根据网络的“大小”去判断比例尺的大小而误入歧途选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能否根据图中给出的资料,准确地判断和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因此必须注意地图上给出的定量信息。其实本题只需大致排出四幅图中纬度相差1°的图上经线距离大小,就可以作出正确选择。因为实地距离在纬度相差1°时经线均长111千米,即计算比例尺时分母是相同的,而图中纬度相差1°只有A的图上距离最大,故A图的比例尺最大。答案:A【例4】下图1-1-4是一幅没有等高线注记的局部地形图,等高距为300米,AB是河段,当B点气温为15℃时,则C点的气温为……………………………………………………()图1-1-4A.6℃B.22.5℃C.24℃D.7.5℃错解:考生在解题时不认真审题,没有注意题中的限制条件“AB是河段”,从而推知AB为山谷,B点高程高于C点,而是凭主观臆断,认为C点位于图的上部,高程高于B点,从而造成判断失误而选择A。解析:由题干中的“AB是河段”判断AB为山谷,而山谷处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故B点高于C点,且根据等高距可推知B点比C点高1500米。然后根据“气温递减率”可计算出B点比C点气温低9℃。答案:C方法点击等值线图的判断方法一般来说,要正确判断等值线图,首先是确认等值线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其次是判断等值线的走向、疏密、弯曲、闭合中心等反映的地理含义及变化规律;第三是根据变化规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如等高线图中等高线的间距是一定的,地面越高,等高线的条数越多;等高线越密表示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等高线间距均匀表示均匀坡;等高线闭合,反映盆地或山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是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