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峰20102269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郭庆峰20102269开题报告.doc

郭庆峰20102269开题报告.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郭庆峰开题报告20102269电针治疗胸椎高位椎体关节紊乱的研究导师高维滨教授研究生郭庆峰学号20102269研究目的及意义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胸椎高位椎体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获得该方法治疗效果的客观依据,同时探讨电针治疗胸椎高位椎体关节紊乱的作用机理,为电针治疗胸椎高位椎体关节紊乱提供客观依据.理论与实际意义:胸椎关节紊乱又称胸椎小关节错缝或半脱位,病因多是由于长期或短暂的提、搬重物姿势不良,用力不协调扭错,破坏了脊柱胸段的内外平衡,导致单个或多个脊柱小关节位移改变,从而造成脊神经、血管和交感神经支配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失常而引起。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特别是电脑的普及,人们伏案工作的时间也是特别的长。椎体关节紊乱致颈肩肌肉痉挛、酸痛从而使人感到疲劳,以至严重影响人的睡眠,生活与工作。当前研究情况介绍胸椎关节紊乱又称胸椎小关节错缝或半脱位,多是由于长期或短暂的提、搬重物姿势不良,用力不协调扭错,破坏了脊柱胸段的内外平衡,导致单个或多个脊柱小关节位移改变,从而造成脊神经、血管和交感神经支配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失常而引起。X线平片不同投照体位可以评价不同胸椎小关节,表现为间隙改变、椎棘突偏斜及增生硬化,对胸椎小关节软组织病变基本无法评价;CT平扫对各胸椎小关节改变均可评价,表现为关节突肥大,骨赘样增生,关节面硬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囊及韧带钙化。发病机制:旋转外力是使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根本原因。常见的外伤如由床坠下,或做前滚翻或后滚翻运动时,姿势不正,单侧肩部着地,身体向一侧歪倒;或打球、摔跤以及肩扛重物突然被撞等,均能使胸椎受到强烈扭转,迫使小关节病变。而较长时间单一姿势劳作,在关节周围某些组织处于过度紧张、疲劳、反应迟缓的状态下突变体位,各组织不协同运动,椎体与椎体或肋骨与椎体间运动不同步而诱发本病。胸椎解剖位置的变化,使相应椎体、横突、棘突发生旋转,导致其周围结构如滑膜、关节囊、肌肉、韧带附着处损伤而致渗出、水肿、代谢产物堆积,甚至出血、机化,产生损伤和炎性反应。脊神经根、交感神经一方面受到椎间孔变窄的骨性刺激或压迫;另一方面受到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刺激或因软组织肿胀、粘连、深筋膜的牵引而受压迫,加剧神经继发性损害。由此可见,脊椎损坏是可以继发性地损害交感神经而引起其功能紊乱,使其支配的器官功能障碍或失常的。治疗进展一般药物治疗单纯用药物治疗的很少,一般都配合按摩整复,针灸等。其药物大多是活血、通经、止痛等药物。其方法有离子导入,口服,穴位注射,局部注射等。手法治疗手法分类很多。一般采用正骨手法,其中包括:悬垂法;抵压法;扩胸法;顶推法。本病手法整复其机理主要在于使错动嵌卡的小关节在手法外力的被动作用下回复正常位置,解除相应组织、神经的受压或牵拉状态,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使各种症状得以消除。又可以分中式手法:顶拉法;掌按法。西式方法:(关节松动术):垂直按压棘突,患者去枕俯卧,头转向一侧上肢放体侧,医者站于体侧,双手拇指固定在患椎棘突上,指尖相对将突向腹侧按压,时间持续1min。然后双手拇指分别放在患椎相邻的棘突侧方用力将棘突向对侧推动,时间30s。医者站在病人患侧,双手拇指放在患椎的一侧横突上,将横突垂直向腹侧按压,时间1min。最后让患者双上肢胸前交叉,双手分别放在对侧肩部,坐于治疗床上,医者站在病人左侧,向右旋转时,左手放在其右肩部侧面,右手放在右侧肩背部。向左旋转时则相反。松动时双手固定双上肢同时用力,使胸椎随上体向右转动;向左旋转时则相反。针灸治疗1、患者取俯卧位,压痛点常规消毒沿压痛点附近进针后,斜刺至压痛点再退针至皮下用同一个进针点从不同角度向压痛点斜刺,持续运针10分钟后出针。2、常规消毒后,以华佗牌不锈钢毫针直径0.30×25mm,刺入阿是穴(直刺0.5-1.0寸)和疼痛部位两旁的3对夹脊穴(向脊柱斜刺0.5-1.0寸)。3、针3对夹脊穴两侧连接正负电极以疏密波为多,还有不分正负极的,以患者耐受度为刺激量。小针刀治疗1、患者俯卧位或坐位,暴露患部/先在患部触按选择压痛、酸痛、麻胀和反射痛最敏感处为进针点。然后常规消毒皮肤,取高压消毒的小针刀,将刀刃对准压痛点垂直快速进针,刺入软组织病灶处/当患者针感最强(酸胀感)并放射至相应部位时即停止进针,并将针尖作上下、左右移动,剥离病灶组织,然后拔针/拔针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并用胶布固定2天,以防出血和感染/进针深度视部位及患者形体胖瘦而定,一般为1.5~3cm,一般不超过肋平面,以免损伤肺脏。如有棘突偏歪,小关节错位的病人可先手法复位,如压痛点较多,可一次施治2~4处,一个病灶点间隔时间为3~5天。多处痛点交替针刺不受时间限制2、患者俯卧位,胸下垫枕,以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