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初期养成担任早期阅读班老师将近四个月。我们班的孩子是从小小班升上来的。在早期阅读这一块,我们班的孩子是完全从零开始的。到现在四个月的时间里,我能充分感觉到我们班的孩子阅读能力的改变。从开始对图书的不认识到现在可以听老师的铃鼓声来翻书、能根据图书封面去想象故事内容、能根据故事内容简单的描述出图书要传递的信息。我就像一个母亲目睹孩子从咿呀咿呀学语到可以自由行走。孩子的进步就是我最大的骄傲。经过多次和家长交流,总结了我们阅读班的家长大多存在以下问题:孩子在家坐不坐。家长讲的故事吸引不了孩子。孩子喜欢买书,但是在家自己不会主动看。几乎不会自主翻阅图书等等一些很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亲子阅读作为早期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一是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紧密而和谐的情感联系,另一方面,也是早期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喜欢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或是给孩子朗读一个睡前故事,但想必没有哪一位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是听家长读故事而不是自己独立阅读。那么如何从亲子共读渐渐转变为孩子自主阅读呢?让孩子不但可以听懂故事也能自己讲述故事?现在将自己小小的一点经验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1.书从封面读起。当我们拿起一本书,准备讲给孩子听时,请先不要忙于翻开书页。让我们先来看看封面可以带给我们哪些信息。可能很多家长都会将故事题目读一遍给孩子听,再开始讲故事主题内容。但封面上除了有题目,还会有一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故事主题的图画。爸爸妈妈可以先引导孩子观察一下封面的图画,对故事内容进行一些猜测。这就是指导阅读的第一种方法——预测。它能使孩子带着某种期待去听父母讲述,这样他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去理解故事内容。我在班里进行早期阅读课程的时候便是如此进行的。就拿上《一棵树》来说,我先让孩子仔细观察书的封面。封面上的画面是这样的:一片大草原,上面站着一颗孤立的大树,我就问孩子。你们从封面上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本书会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先让孩子们自己有个好奇,在他们的小小的心灵种下一个小问号。让他们怀揣着问号去自己找答案。然后再给孩子讲述故事,这样孩子就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去理解故事内容。会为了自己的小问号而从家长的故事中找答案。这样一来,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认真去倾听故事,不用家长反复的去提醒孩子要认真听故事了。2.边读边启发。我在幼儿园给孩子讲述故事的时候,总会在适度的时候停下来,在《一棵树》中当我为孩子讲述到小狐狸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我是这样去引导孩子的:当孩子们看到小狐狸时,我故作惊讶的说:啊,有只小狐狸?怎么会有只小狐狸呢?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只小狐狸呢?这只小狐狸会做什么呢?惊讶以后不告诉孩子答案,继续往下讲。这样做的效果就是可以引发孩子思考,对下面的故事更有兴趣。但同时也不要停留过多时间,以免影响故事的连续性而削弱孩子听故事的兴趣。3.讨论。故事全部读完之后,不要马上结束故事。家长这时要拉住孩子,引导他对故事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并对一些中心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孩子,你还记得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吗?”“你最喜欢书中的谁?最不喜欢书中的谁”等等。爸爸妈妈尽量不要问太细节的问题,比如《一棵树》中,我便不会去问孩子,大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好朋友呢?经常问孩子太难的问题,不仅不能启发孩子主动思考,而且时间长了孩子阅读的热情也会降低,频繁的问孩子类似的问题对孩子而言已经变成一件有压力的事了。给孩子阅读的自由。阅读时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家长不能以大人的阅读思想和方法去影响孩子的阅读世界。有的时候家长太过负责任的做法其实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好事。千方百计的去为孩子挑选图书,千方百计的为孩子设计阅读方案,为孩子去指导。我认为有时大人们太多的指点有时对孩子未尝不是一种伤害。重要的是让孩子拿起书本。如果孩子在书本阅读中得到了快乐,那么他就会自己去看书,自己主动去看书。就像他惦记着糖果一样。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的愿望就达到了。我们要做的就只是陪伴,让读故事变得如呼吸一样自然不用每天到点了就提醒孩子,比如每天在固定的一个时间给孩子讲十多分钟的故事。可以适当延长,也可以适当缩短。看孩子这一天的兴趣如何来定夺。虽然家长很重视,但千万不要刻意的去做。把这个活动日常话,把读书变成呼吸。如果变成必须完成的任务来做的话。那么孩子阅读的兴趣就会被大人抹杀掉。日本一位作家说过:三岁就能轻松阅读,一生都会有读书欲望。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阅读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