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求真务实众志成城开拓进取——青山中学2011届毕业班工作总结一、年段基本情况2011届毕业班在认真执行学校各项任务和精神的同时,积极探索年段教育教学及管理的新路子,及时总结经验,努力营造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年段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师生关系和谐温馨,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年段的班风、学风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了质的飞跃,教师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有了进一步加强,新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师生在各项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学生在县级学科竞赛中有多人次获奖,其中李志云同学在县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以初三年学生为主要成员的男子田径队队勇夺2010年县运会第四名,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今年的中考中有11位同学被惠安一中录取,按报考人数196人计算(我校实际参考人数只有185人,有11人以0分计算在县质量分析表中),我校有多个率超过县平均线,有六个率进入县前10名。其中历史优秀率,及格率分别名列全县第四名和第6名,数学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分别名列全县第7名和第5名。政治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居全县第8名和第10名。如果是按10所C类学校评比的话,我校有6个率处于处于C类学校前2名。综合比率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从全县中下水平上升到全县中上水平。另外职校招生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共有45人报考,最终有37位同学报到注册。二、主要做法(一)抓常规管理1、成立2011届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协助年段和班级做好各项工作。领导组成员都能尽职尽责,及时参加年段的重要活动,为年段的管理献计献策,了解年段各方面的工作情况,促进了年段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2、开展“六项制度”,加强年段的常规管理。一年来年段继续实行了班风评比制度、家校联系制度、行政跟班制度、帮教谈话警示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制度、党员示范制度。3、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六项具体的要求:一是布置好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迎考氛围。二是加强班级的常规管理,做好学生心理疏导,确保学生有稳定、良好的学习状态。三是通过分层要求,学法指导,榜样激励,调动学生积极性。四是优生培养,帮助学生制定中考奋斗目标,确保中考任务的完成。五是抓后进生的转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六是抓家校联系,做到家校齐抓共管。4、充分发挥值日教师的作用,形成年段长、班主任、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管理网络。5、想方设法抓好防流巩生工作。签订巩生工作责任状,把巩生工作与任课教师的各项评比挂钩。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初三年段学生通讯录,做好家校联系(二)抓教研教改1、科学统筹安排,细化管理教学过程。制定学期教学工作基本构想:(1)2011.2.13—3.19(1-5周)讲授新课:完成初三全年各科教学内容,按照教材或整合全年教材内容组织教学。倡导集体备课编写教案,结合中考考点、题型进行讲练式课堂教学,检查知识点落实情况。(2)2011.3.20—5.7(6-13周)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全面系统复习,要求以复习指南为主线,以课本和学生为本,分单元、章节和知识结构,依据课程标准、考纲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单元章节、考点过关训练,补漏补缺,夯实基础,步步步为营,扎实培养“双基”(3)2011.5.8——6.4(14-16周)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首先强化专题、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突出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可采用分层布置,讲练结合,使用系列模拟练习卷,提高做题速度,模拟规范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同时,检查知识盲点,强化优秀学生薄弱学科的训练(4)2011.6.5—6.18(17—18周)迎考综合检测:注重压轴题,重点题及各县中考模拟卷的练习和讲解,注重综合提高,继续提高应试能力,全面提高中考优良率和及格率。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2、做好中考试题的研究工作:要求各科要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什么和怎么考,研究近三年中考卷,(教师必做),弄清题型、题量和难度的变化。把握命题特点和趋势;提高课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重视集体备课,整体提高。每周各备课组举行一次集体备课,定时间、地点、内容、发言人,主要探讨复习课教学方法,提高复习课堂的有效性。4、开设各种级别的研讨课:一学年来,年段安排每位任课老师上一堂校级的研讨课,还有四位老师上了片区公开课,通过听课、说课、评课、议课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5、“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民间交流,邀请泉州师院培训中心主任王宏专家到学校进行了专题专座,与襄惠中学、尾山中学、东山中学进行“草根交流”,探讨毕业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派遣老师参加福建第四届“闽派语文”论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