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咏华山》教学设计.docx

《咏华山》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咏华山》教学设计第一篇:《咏华山》教学设计《咏华山》教学设计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00教学目标:【感谢您浏览网!请在站内输入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网址是】1、会读本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文,理解生字词;2、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推荐一座非常值得去游览的名山,叫华山,请大家看这座山(指图)-这就是华山2你觉得华山怎么样?老师吟诗(只要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底。)3.喜欢这首诗吗?这首诗是古代一个7岁小孩写的。4.你想不想知道他是谁,为什么写这首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24《咏华山》(板书)二.初读文。1.自读。2.同桌相互检查3.检查。你会了哪些词呀?(学说,师板词。板后齐读)4.生第一次读文我们把难读的词语读会了,现在试试读读文.生边读,师边板词(齐读词语)6.再读文。三.品读。1.导语。刚才大家看了华山,都觉得华山非常高,如果让你去爬这么高的山你会觉得怎么样?(生答)文里用哪个词形容他们爬山困难呢?2.引句子。“啊!华山真高哇!”等他们满头大汉,喘着大气爬到山顶,他们会觉得这山怎么样呀?(出示句子)3.品读句子。A自由练习好,大家自己先练一练,看谁能把华山读得最高。指名读齐读4.品后两句。华山到底有多高呢?(出示句型)A自己读。同学们,先好好的读读这两句,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什么?B生答:a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跑到我们脚下去了呢?b太阳为什么显得这么近呢?说明什么?白云不在天上,干嘛跑到山腰去了?结束语。我们看到的这些景色都说明了什么?D分组合作练读。我们分组练一练,练习读这些句子。争取每个人都能把华山的高读出来。E检查反馈。那一小组先来,比一比哪组读得最高(指黑板读)F师范读。讲朗读的方法。要读得好,有个小窍门,就是一边读一边想。G生齐读。好,照老师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到太阳那去。.品古诗导语:你们把华山读得真高呀,假如你就是那小孩,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红日那么近,白云那么低,多美呀!你的心情怎么样?A、说说自己的心情B、引诗(板诗)让生看手势跟读、练习读诗【感谢您浏览网!请在站内输入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网址是】a自读。b诗文对应这些诗与这些句子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他们对应起来吗?1、讨论交流2、提问你认为哪句话,对应哪句诗?(这两句诗应该与哪句话对应呢?)3、总结、读诗句这首诗和前面的句子一样,都是写华山很高很高。男女赛读(读出华山的高来)四.品第三、四段你们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写得好吗?1.文中老先生怎样夸他(好诗好诗)2.生夸“我们一起也来夸夸他!3.他是谁?(寇准)我们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读。他今年几岁?(7岁)4.总结。(再读全文)五、总结结束。1、华山的雄伟、壮丽2、小寇准的聪明、能干3、鼓励转载自庐阳教育论坛http://bbshflnet/printpageasp?BardID=2≈ID=70提供:双鱼第二篇:咏华山教学设计(精选)《咏华山》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这是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是“文”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首先,《咏华山》一文以平实浅近的短文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学生读了故事短文进而学习古诗,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很容易登堂入室,进入诗境,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难为易,为儿童学习古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其次,《咏华山》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学生必须像阅读其他课文一样,首先认真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借助短文研究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可收到读文、学诗一箭双雕的功效。再则,学生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势必要以文诗对照进而比较学习,寻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探索理解古诗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结构的特点,这就可以从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综合效应。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和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3、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本课新词。对课文第2段诗文的体会领悟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入1.示图(示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