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物实验教学的启示生物实验教学的启示从实施新教材以来,我努力改变教育理念,探索生物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尝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生物实验教学中。几年来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变了,课堂也变了,自己从学生身上看到很多东西,也学到了很多,获得了很多的启示。一、在探究活动中,从学生身上看到了勇于创新的闪光点1、学生的动手能力让我刮目相看在进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实验时,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材料和用具的选择,这都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旧教材上是用剪掉鱼鳍的实验方案,材料和用具的选择比较容易些,而新教材强调的是保护动物、人文关怀,材料和用具的选择比较困难,而且用活蹦乱跳的鲫鱼做实验、全身黏呼呼的,操作起来十分麻烦,这一切都是需要考虑的。对是否让学生动手做此实验,我真可谓寝食难安。做演示,还是学生分组实验?我犹豫了好久,最后决定权让给了学生,他们全体都希望做分组实验,而且李飞等几个男生主动揽下准备活鲫鱼这个重任。学生们兴致如此高,最终我决定让学生试一试。这一试可谓让我对学生们刮目相看了,同时更坚定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课的信心。星期一早上李飞果然提来了一桶活蹦乱跳的鲫鱼,他告诉我这全是他和几个同伴捉的,我当场表扬了他。探究课上,学生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各式各样用具,有薄木板、线绳、橡皮筋、纱布等,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去取活鲫鱼,李飞等几个学生的动作确实令我吃惊,他们迅速地卷起袖子,三下二下地把选中的鱼捉到了实验盆中,速度之快、动作之精彩,不愧为“捉鱼能手”,我不由得朝李飞伸出了一个大拇指。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动手了,虽然鱼在水中乱蹦乱跳,把水花溅得很高,但他们没有一个躲得远远看眼的,他们好象事先有分工似的,你捉鱼,我缠线,合作得非常好,课堂秩序比我想象得好多了。尽管如此,这个实验太难操作了,平时做鱼时,洗的是死鱼,都不容易握住,别说这次用得是活蹦乱跳的、满身全是黏液的活鱼,于是我禁不住加紧了巡视,生怕学生出现问题,恨不能一一替他们完成这一过程,但看着学生小心翼翼的样子,我还是忍住了。过了一小会,让我惊奇的是,其它小组的学生正围在一起手忙脚乱的时候,而李飞那组正兴奋地讨论着什么,我急忙过去一看,呀!盆中两条鱼正游着呢,其中一条正悠闲自得地在水中游着,而另一条尾部像拖着个“大包袱”,正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再看那大包袱,设计得够精巧。我忍不住问“你是怎样操作的?”李飞告诉我,他从小就喜欢捉鱼摸虾,鱼的身体表面有一层黏液,特别是尾鳍上黏液最多,要想把尾鳍捆住不是件易事,于是他就想到用纱布首先把鳍固定住,然后用类似鱼尾鳍形状的小薄木片放在上面,最后用橡皮筋固定,橡皮筋有弹性,既不能伤着鱼,又不易滑脱。“你太聪明了”我不由自主地伸出了两个大拇指,接着请他为全班同学演示了这个实验,他的操作动作,我自叹不如,在他的带动下,各小组很快圆满地完成了实验。他们实验中精益求精,细心仔细,严格操作,严谨的态度俨然一个个小科学家,怎么能不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呢?美国学者兰·本达认为,科学是一种“探究意义的经历”。发现意义、领会意义是经历体验和参与的结果。学生在实验过程的探索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在不断改进实验的操作步骤中获得了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形成了对实验步骤的规范化,从而上升为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教师只有大胆地尝试,才能充分让学生发挥大脑里的那份具有创造力的天分,才能真正让学生展示操作能力。2、学生的创造能力让我无话可说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课上,各小组的实验正在进行中,他们探讨得非常激烈,小组成员人人参与,没有一个在玩的。我在巡视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王磊和徐荆两个小组的试管全部变蓝了,我心中很失望——试验失败了!我刚要帮他们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徐荆却将两只变蓝的试管分别加入了2ml唾液和清水,放在水浴中加热。我心里很气愤,为什么不等淀粉消化完后再加碘液观察?但我极力克制自己,耐住性子,让徐荆解释清楚,待听完她的解释后,我无话可说,心中倒抽了一中冷气,幸而没发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那岂止是授课的失败,简直是对学生创新的扼杀!这两个小组的学生做得多好,他们能想到,也能做到,真是难能可贵。几年来,我一直是让学生照着书本将两只盛有馒头屑的试管各加入2ml水和唾液后,再放在水浴中加热,冷却后加碘液观察是否变蓝。我怎么就不曾想到可以先加碘液让两只试管都变蓝,再分别加入2ml水和唾液,放在水浴中加热,然后慢慢观察两只试管颜色的变化,其中一只试管的颜色会逐渐褪去呢?这一探究方法,不仅节省了时间(约6分钟就可以完成,原来需要10分钟),而且实验过程更加直观化、动态化(颜色由蓝变浅,最后完全褪去)。于是,我当堂表扬了王磊和徐荆两个小组的学生,并鼓励其他学生要大胆创新。在许多的实验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发明和发现,无不体现了他们的思考和创新。实验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