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学校德育实效研究综述我国学校德育实效研究综述 关于我国当前学校德育实效问题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很多人都认为学校德育实效低下。这种说法到底准确否?如何科学界定和判定学校德育实效?如果德育实效真的不令人满意,原因何在?如何改进?我国学校德育到底应该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负有多大责任?……带着上述问题,笔者查阅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有关德育实效研究的文章,欲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一、德育实效的内涵关于德育实效的内涵,学术界有如下几种界定:1.实效是指一个阶段内德育工作的成功率,或者说是预期目标任务的到达度与完成率。凡符合德育目标任务的有价值的、有效度的信息和事实依据,都可视为“德育实效”。2.德育的实效性,既是指德育的内在效果,即德育的要求能够顺利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指德育的外在效益,即德育通过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学校德育的实效性还表现在德育效率上,即以一定的人、财、物、时间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德育的效果、效益和效率共同构成了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基本内涵。3.德育实效是指德育工作成功率,或者说是预期目标任务的到达度与完成率。它包括德育效果和德育效率两个方面。德育效果是指在一个德育过程结束后德育工作所得到的结果。德育效果可分为三种类型:正效果型、零效果型和负效果型。德育效率是指德育工作所得到的效果与取得这个效果所用的教育工作量之比,即德育效率:德育效果÷教育工作量。零效果型和负效果型的德育根本无效率可言。其特征为:多层次性与多维度性;外显性与内潜性;平衡性与不平衡性。4.德育的实效实质上就是德育的现实功能与期望功能的吻合程度。5.学校德育的有效性是指在学校德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出来的教育者以自己的活动引起学生的品德发生变化并使之符合自己目的的特性。人们在提到“德育实效低下”时,往往是持第四种观点,即德育的现实功能与期望功能的吻合程度。由于对德育功能的期望过高,故常常觉得吻合程度太低。笔者认为上述五种观点中,尤以第二种较为全面。二、对德育实效评价讲德育的实效,离不开对社会道德水平的总体评价。专家学者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水平的总体评价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部分人从传统道德立场、观念和原则出发,认为当前人们的道德生活是紊乱无序的,个人和社会的道德水平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是一种道德悲观论的观点。另一部分人却代表着道德乐观论的观点。他们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把道德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看待,认为社会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新道德。这种道德代表历史发展趋势,它的产生表征着历史和道德的进步。有些人认为当前社会道德虽然在局部作战略退却,但总的来说是在前进。当然,在上述两种观点中,认为我国学校德育实效低下的仍占多数,这可从学术界分析德育实效低下原因的论文数量上得到证明。笔者推敲:人们在谈到我国学校德育实效低下时,可能往往是从现象层面出发,把学校德育实效扩大化为整个社会道德水平。对于社会风气,人们感触最深的是现象层面,而不是理性分析,这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无论是道德“爬坡”论还是道德“滑坡”论,都是以另一时的道德规范来衡量今日道德现实,不能得出公正的结论。此外,要求学校在德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过高估计了学校德育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把德育视为救世的万能工具似乎提高了德育的地位,但这种夸大的功能观必然导致人们对德育实效过低的沮丧和对德育功能的消极评价。即因为学生身上存在问题,因为社会风气不好,就归因为学校德育实效低下。事实上,学校德育只能是影响社会风气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全部,这一点将在后文详述。学校德育实效究竟如何?我们可以从学校德育目的的角度来加以分析。学校德育目的可分为实然的目的和应然的目的。“实然的”目的,即现实的学校德育,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某种固定的价值、标准或具体的道德规范和纪律条文,衡量学校道德教育成功与否就是看这些标准和条文是否成功地规范了学生的行为。简言之,是“他律性”的德育目的。“应然的”目的,即要求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成学生自己的道德品质。简言之,就是“自律性”的德育目的。因此,现行学校德育,就其“实然的”德育目的而言,具有不容否定的有效性。然而,从“应然的”德育目的的要求来评价,则其低效性、无效性又不容置疑。三、学校德育低效的原因关于学校德育低效的原因,论者主要提出了以下一些观点:1.学校实施道德教育的一个潜在假设是,学校德育所传授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必将外显为一定的道德行为。但这一假设往往忽视道德规范向道德行为转化过程。具体说来:道德行为即德行是否有成本问题?任何道德主体在履行道德义务、遵循道德规范、实施道德行为过程中是否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是否应该对那些为公众利益、为他人幸福牺牲自我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