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第六届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第六届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doc

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第六届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第六届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农民教育投资、人力资本与社会流动——基于宿迁市来龙镇调查数据的分析姓名:唐品学校:南京大学专业:经济学南开大学经济学系二00六年十一月农民教育投资、人力资本与社会流动———基于宿迁市来龙镇调查数据的分析本调查是南京大学天健社组织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来采集贫困地区农民生活状况的一手数据,从而探索“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方案。本次调查得到了南京大学团委和唐仲英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衷心感谢南京大学学工处倪老师的指导和柯杰、潘晓明等20位同学前期所做的大量工作。唐品论文摘要:在现代中国社会,农民阶层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本文在通过对宿迁市来龙镇418户农民家庭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攫取其中经济专题和教育专题的有关数据,重点分析教育投资对家庭经济收入的正负功能以及教育承受度对家庭经济满意度影响的LOGIC模型后,再以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来审视行动者、资源和利益三要素,最终得出教育投资在当前中国农民家庭已经成为一种理性行动,目的是为了下一代的向上社会流动。关键词:理性行动社会流动教育投资人力资本功能作者简介:南京大学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班2004级本科生指导老师: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尚长风南京大学学生工作处倪佼一、文献综述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投资是形成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从本质上看作是一种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在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中最早可以溯源到18世纪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他把人们受教育得到的知识看成是“固定资本”,认为“学习的时候固然要花费一笔费用,但这种费用可以得到补偿,赚取利润”;舒尔茨(1960)认为人们收入的提高主要来自于人的知识、能力、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人力资本的提高是通过教育投资实现的。而在人力资本理论的本土化研究中,学者胡永远(2003)曾专门对人力资本产出贡献率进行研究并发现人力资本贡献率显著为正,但贡献率较小而且并不具有长期产出增长效应;无独有偶,孙蕾(2005)在建立一系列统计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后也得出短期内扩大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不产生作用的结论;胡爱荣(2002)认为教育投资为人力资本增值创造了条件;刘华东(2002)强调人力资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持久资源,教育投资是促进人力资本发展的核心;以上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论证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本的相互关系,而在对农民这个特定阶层的人力资源研究中,黄乾(2005)分析农户教育投资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农户收入较低,教育投资价格偏高,以及教育投资风险较高和收益率偏低;朱农(2003)却研究得出教育能显著促进农村家庭对非农业活动的参与,但对农业活动的参与率基本不起作用,并且当文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家庭还有脱离农业经营的倾向,无论对于农业还是非农业,教育对收入的作用始终是正向的而且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上升。张优智(2006)通过研究发现随着人力资本积累程度的提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也随之提高。上述学者的角度大都是把教育投资作为提升人力资本的工具来论证与家庭经济增长的关系,缺乏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待教育投资这个行动。学者周作宇(2001)认为社会分层是应试教育的社会根源的结论;史卫东(2005)对古代科举制度进行社会学思考,深入分析得出近代科举制衰亡、社会流动阻塞与社会稳定缺失有一定的因果联系,社会失范是科举制的内容陈旧的衰败,而不是考试取才方式本身的问题;异曲同工,杨天保、文春霞(2004)以王安石的角度来论证出北宋科举未能激起结构性的社会变动,科举“自进”只是一种必要但有限的士人流动方式。在综述前人学者观点之后,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他们的观点主要可分成两部分:一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读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教育与社会流动之间的关系。而本文将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这方面研究还没有),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教育投资—人力资本—社会流动,并专门选择农民这个经济比较困难的阶层来探讨农民教育投资与社会流动的关系。二、调查简介与教育投资的正负功能分析为了了解贫困地区的发展状况,探索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可行性方案,我们选取唐仲英基金会的扶贫地——江苏省宿迁市来龙镇(附来龙简介)作为其调查地点。我们设计了一个包含经济、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共包含47个问题,近100项信息项。我们采取分层抽样和等距抽样并用的方法,即对来龙镇下属的行政村按经济水平分层随机抽取6个村,然后对被抽取村里的农户按照门牌号进行等距抽样。我们调查的方式为入户调查,我们调查团共20人共花10天时间采集到418份有效样本,其样本数以及调查的广度都是少见的。本文采用本次调查中的经济及教育专题的数据,通过分析受教育水平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