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一【新版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一【新版多篇】.docx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一【新版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一【新版多篇】【前言】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一【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篇一㈠、动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例: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亡,使……灭亡。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却,使……退却。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鸣,使……鸣叫。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7、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8、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归,使……回去。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从,使……跟从。10、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11、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活下来。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兴,使……兴盛;亡,使……灭亡。㈡、名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③“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下,使……放下来。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④“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1、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弱,使……削弱。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弱,使……变弱。4、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5、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传》)完,使……完整无缺。6、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尊,使……尊贵。7、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勾践灭吴》)耻,使……受耻辱。8、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张衡传》篇二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却不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凭借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奇特,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验阴阳之学,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顺帝初年,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