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0009 20-21章 (2).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0009 20-21章 (2).doc

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000920-21章(2).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1、为什么要加快我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速度?加快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第一,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存在和巩固的根本条件。第二,加快经济增长,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提高其生活水平,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经济条件。第三,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是我国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第四,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根本条件。2、为什么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第一,速度与效益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要以经济效益为前提。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只有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符合实际的速度本身标志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经济效益要以增长速度为条件。只有在一定增长速度的条件下,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第二,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两者又存在一定矛盾。速度和效益是两个不同的经济指标。速度快不一定经济效益好。当二者不一致时,决不应舍效益求速度,而应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较快的增长速度。3、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特点是怎样的?(1)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从事生产过程中劳动耗费和劳动占用同获得的适合社会需要的有用劳动成果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2)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特点是:第一、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要符合节约社会劳动时间的要求。第二、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要以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程度为基本依据。第三、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要把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结合起来。4、我国提高经济效益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要实现和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经济建设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具有极端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缓解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短缺矛盾的需要。第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第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需要。第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避免经济大幅度波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的需要。5、我国提高经济效益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经济运行机制是如何建立与完善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关键在于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运行机制。第一,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第二,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运行机制。第三,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实现集约型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宏观调控机制。第四,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6、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意义和格局是什么?(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和格局是什么?)(一)产业结构的优化,就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建立起最佳的或最优的比例关系。(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对促进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2)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3)有利于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4)有利于从物质上保证国民收入中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实现。(三)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我国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变动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质量日益提高,第二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提高。7、社会主义产业结构的特点是什么?社会主义产业结构具有与其他社会不同的特点:(1)社会主义产业结构是比较完整的产业结构。(2)社会主义产业结构要求成为能够经常保持合理状态的产业结构。8、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主要表现为:第一,农业是人类生存和一切生产的历史起点与先决条件。第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独立化的基础。第三,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1)农业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粮食和农副产品等基本生活资料。(2)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