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学习从设疑开始罗福申(贵州省思南县塘头镇蜂桶槽小学)宋代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可见,设疑重要。在数学课堂上,设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通过设疑诱导,活跃学生的思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疑问是课堂教学美的升华,能有力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无限的时空领域纵横驰骋,自由翱翔,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下面,我从自己的课堂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做法。1.在课堂的开始设疑。一堂好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头,设疑巧妙会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得其兴趣陡增,思维闸门顿时打开。同时,也是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讲三角形的时候,我问学生:是不是连接任意三点都可以得到一个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用指定的两组角构建三角形。第一组角分别为:20度、20度、100度;第二组角分别为:30度、20度、50度;第三角组分别为:60度、90度、80度。一开始学生认为这很容易,肯定能完成。结果,却怎么也作不出三角形。开始着急了,但是又不知道是为什么。这时候,有的同学已经开始意识到,并不是给任何三个角的度数都可以作出三角形的。学生也来了兴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上面的角都画不出三角形呢?此刻我就把疑问引导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上面,为什么刚才指定的三组角作不出三角形呢?原因是三组角的内角和都不是180度。有的学生都还是半信半疑。然后,我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几个三角形,然后量一量,看看内角和是不是180°。在适当的误差内,同学们量出来的都差不多是180°。这时候,学生开始感受到了数学的神奇之处,原来许多东西都是有规律可寻的,那么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规律呢?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2.在难点和重点上设疑。如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顺畅地完成意义建构,这是最令老师煞费苦心的问题,也是最体现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价值所在。设疑时既不能深奥莫测,也不能过于简单。要通过设疑化解知识难点,掌握教学重点,把握有效的设疑时机,采用合理的设疑方法,讲究设疑技巧。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尤其对于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小学生来讲,“疑”无疑是启动他们智慧和思维的一把钥匙。带着疑问去学习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的。例如,在学习米、分米、厘米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一米等于十分米,一分米等于十厘米,一米等于一百厘米,并学会对不同单位的化解和比较,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测量出一个学生的身高是135厘米,接着就问:“除了用135厘米来表示他的身高,还可以怎样表示?”学生回答:“1.35米”,“1米35厘米”,“1米3分米5厘米。”然后我板书:1.35米、1米3分米5厘米和1米35厘米是相等的。3.在课堂的结尾设疑。汪广仁校长说,巩固才能提高,反思才能完善。我经常在课堂结尾的时候提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或反思,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可以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通过联系生活,有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动力。必须让学生学会反思,对自己的判断与活动甚至语言表达进行思考并加以证实,以便有意地了解自身行为后面潜藏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化过程之中,也才能真正抓住数学思维的内在本质。根据数学科自身的特点,在课堂的结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疑问”,激起学生急于填补,消除“疑问”并使之完美、完善的欲望,以达到反思的效果。如在教学《利率》结束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老师要买新房,现在还缺5万元钱,打算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到农业银行,发现这种贷款如果5年还清,则除了本金还必须支付贷款利息,每年是3.6%,如果想在10年内还清,则每年必须付4.05%的利息。现在老师的月工资收入是1400元,我应该选择几年还清比较合理?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兴趣浓厚,他们经过认真琢磨、比较、反思,信心十足地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学生建议:如果老师的其他家庭收入很少的话,建议选择10年期的,这样扣除了还银行的钱,还有814.55元的经费,供应家庭生活开支应该没有问题;如家庭其他收入不错,那么选择5年期的也可以啊,虽然老师的钱都用在还贷款上,但是,毕竟还有417元呢,再加上家里人的工资,应该说这样还贷款可以早点还完,贷款提前还掉了,生活也就轻松了。可见,在一个真实的课堂里,孩子是永远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创造力的,是富有生命力的,而这离不开学生自己的反思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疑问、提出疑问、分析疑问,这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