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船规划.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扬州市船规划.doc

扬州市船规划.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船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扬州市船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实施。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二日扬州市船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船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到综合性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带动众多相关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是集劳动、技术、资金密集型于一体的重要战略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容纳就业人数多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际造船行业市场的好转,世界船舶制造业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中国船舶工业经过长期积累,基础设施、造船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使得近年来中国造船完工量快速增加,所占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攀升,我国船舶工业占全球造船总份额的比例逐年攀升,造船量已跃居全球第三,江苏造船占全国17%。抓住船舶工业面临的难得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我市现有资源,做大做强优势船舶企业,大力提升我市的造船水平和规模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为此,特编制本发展规划纲要:一、规划编制的依据1、扬州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2、扬州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2、江苏省工商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意见3、江苏省船舶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二、规划的年限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起止年限为2006年至2010年三、扬州市船舶产业发展现状我市造船业历史悠久,现有在册大小造修船企业近200家,仪征、邗江、江都三地,共有造船企业121家,其中长江沿岸37家,内河84家,年生产能力达200万吨,其中海运船生产能力50万载重吨。沿江地区船厂共占用长江岸线约14.4KM。全市现有万吨级以上干船坞2座(其中8万吨级1座),万吨级以上船台32座,在建10万吨以下干船坞2座,在建万吨级船台10多座。职工总人数2.34万多人,固定资产12.9亿元。“十五”期间主要建造的船舶有出口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散货船、油轮、顶推套组、浮船坞以及内河钢质机动驳、散货船、甲板船、集装箱船、拖船、油船等。我市规模较大的造船企业以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中海运江都船舶公司、金陵船舶有限公司等为代表,能生产10万吨以下的万吨级远洋出口船舶;中小型造修船企业主要有江都龙川船厂、科进船业、舜天造船、国裕造船、圣淘沙造船等企业,生产的船舶有长江、内河以及出口船舶,吨位千吨以上,甚至万吨以上。2005年造船完工量130万载重吨,实现产值24亿元。2006年造船完工量164万载重吨,实现产值40亿元。我市船舶配套业主要是电缆、绳缆、钢结构、船用泵、钢管以及一些船用仪器仪表等,企业50家左右,2006年实现船用产品产值约8亿元。目前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1项,在建项目总投资额128.6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项目完工后可新增生产能力300万载重吨。重大项目主要有:环球造船(扬州)有限公司船舶制造项目总投资15亿元、江苏金陵船舶公司船坞、舾装码头项目总投资20亿元,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二期技改项目总投资30亿元,扬州托尼船业有限公司船舶制造项目总投资4000万美元,中海江都船厂总投资48亿元等。目前,这批项目都在按计划进度实施。四、扬州船舶产业发展环境(一)全国造船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近年来,受新增需求和船舶更新的双重推动,国际造船市场进入了高度繁荣期,全国造船业得到迅速发展。2006年我国造船完工量达14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9%,已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三,与日韩的差距进一步缩小。2006年,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实现跨越式增长,达425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0%,占世界市场份额30%,再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手持船舶订单达68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3%,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4%。我国三大主流船型(油船、集装箱船、散货船)市场中,油船首次超过日本,集装箱船大幅超过日本,散货船仅次于日本,均位列世界第二。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海运量的稳定增长,“十一五”期间世界对船舶产品的需求将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我国《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集中力量高水平、高起点建设好三大现代造船基地,建设造船大国。我国造船业将进入快速稳定增长阶段。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船舶工业发展也面临着风险。一是在船舶需求量持续增长的推动下,各地投资热情高涨,造船能力迅速扩张,将导致造船能力严重过剩,船舶市场恶性竞争,尤其在船市周期性低迷时,很多企业由于定单不足或船价很低而陷入困境。二是船企很多是从小民营企业发展起来的,由于低效率低水平成长、船用配套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