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人教版].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人教版].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人教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人教版]第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人教版]13、古诗两首(何红霞)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本课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有积累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4月3日下午第一节)教学内容:所见一、看图激趣。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二、初读感知。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三、再读感悟。1、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拨。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3、课件情景,帮助理解诗境。四、熟读成诵。1、教师简述诗意。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五、展开想象:牧童捉到蝉了吗?五、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黄”字。第二课时(4月4日上午第一节)教学内容:小池一、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语。2、同桌讨论词义。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二、简单讲述诗意。三、启发想象,感情朗读。1、教师范读。2、学生练读。3、结合课件,进入诗境。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4、引导朗读。5、练习背诵。四、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闭”五、总结全文。教学反思:在今天的教学中,我们不仅欣赏了很多夏天的图片,认识了很多夏天特有的动植物,还积累了不少有关夏的词语,特别是描写夏天景色的诗词,孩子们对这些很感兴趣,有的认为大开眼界,有的早已经知道了,经过今天的学习,他们知道了什么叫积累,不过,他们记得还不牢,有些词语,还不知道怎么不运用。什么时候该给他们准备一个积累好词佳句的笔记本?第二篇:人教三上语文《古诗两首》精品教案课题9古诗两首一、教学内容:《夜书所见》教学时间:9.18二、教材分析《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诗文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三、总体设计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的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遵循着学生的学路,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感悟,彻底摒弃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方式: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以学生的合作、多次尝试自悟代替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在反复、交流诵读中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四、教学目标(一)分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二)分层教学目标上限目标(发展性):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下限目标(基础性):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2.正确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大概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五、学情分析总体情况: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一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意也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不要求学生一一对译,使学生产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个别化对象分析:C层学生虽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还没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课文的朗读不连贯、断断续续,需要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带读。同时,这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较弱,主动探究学习意识薄弱,课堂参与的兴致不高,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指导下习得一点知识。六、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七、教学方法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努力营造自主空间,使学生学得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