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说课稿白沙中学----张国彪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是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轴对称》中的第一小节的第一课时,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则重要内容,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与图形的三种基本运动方式(平移、翻折、旋转)中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实际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轴对称及轴对称的应用。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轴对称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为后继学习对称变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等做好充分准备。(二)教学目标分析。1、认知目标: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求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能作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轴对称与非轴对称的对比,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用运动的观点来观察和认识图形,并在过程中渗透翻折变换的思想。3、情感目标:深刻体会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及运用的价值,通过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感,提升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重点是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区别与简单运用。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是对轴对称图形应用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了概念,才能更进一步的判定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才能画出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对称图形。2、难点:是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概念角度来说,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是两个不同而又紧密相联的概念。从学生角度来讲,容易将两者混为一谈。因此难点是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的措施:(1)、借助于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同学们理解,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与进取心;(2)、调动学生积极猜想,勇于动手尝试,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二、说教法、学法及教学理念。针对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本节课我以“感受生活——共同探讨——归纳总结——动手操作——应用实践”的方法进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教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电化教学。学法:观察猜想、共同探讨、动手操作、归纳总结、应用实践。教学理念: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因为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如何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一直是数学老师努力的方向。本节课使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和谐的轴对称图形,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美化生活,进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根据本节教材内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为主、教师辅的指导思想,运用电教媒体演示,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几何识图能力、绘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三、说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感受生活。(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有关画面)观察与猜想:画面中所示的图形具有什么特点?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物体,给学生有力的吸引,从而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仔细观察后,能发现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然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是如何对称?怎样才能使对称的部分重合呢?让学生观察、猜想、探究、讨论,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发现:把一个图形的某一部分经过一条直线翻折180度后能与这个图形另一部分完全重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共同探讨。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对称的和不对称的图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把给出的图形分成两类,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次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共同交流等活动,进一步验证图形的对称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采用发现法、探究法进行学习。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已经能说出“对折”、“重合”、“折痕”等关键词,教师这个时候适时帮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引到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这里面,还有一个难点,就是“重合”与“完全重合”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法,自然而然的解决了这个难点。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轻易掌握了难点,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能力,又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三)、归纳总结观察下面两个图形,说说你的发现。对比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列出表格,加深印象)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图形本身具有的特性对折后两个图形完全重合翻折后与图形的另一半完全重合区别: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对称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具有的对称性质。联系:①都是用对折、翻折180°图形重合来定义的;②两者可相互转化,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