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品多篇.docx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品多篇[概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篇一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_____________注释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浪淘沙:唐代曲名。②[簸]颠簸。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_____________注释①[山郭]依山而建的城。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③[南朝]公元420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④[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_____________注释①[湖阴先生]杨德逢的别号,王安石退居钟山(在今南京)时的邻居。②[苔]青苔。③[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④[排闼]推开门。闼:小门。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2.学习通过自读诗文,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3.在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教案#导语激情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预设: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去看看黄河,去游览江南,去呼吸一下乡村田园的新鲜空气好吗?)【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祖国山水图和激情的语言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1.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2.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评价读得是否正确,适时指导学生学会课文生字。3.齐读三首古诗,读后思考: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4.交流读后收获。(预设:刘禹锡和杜牧两位诗人都是唐代的,王安石是宋代的。三首古诗都是写景的。《浪淘沙》和《江南春》分别是写黄河和江南的,《书湖阴先生壁》写的是乡村的美景。)【设计意图】知人论诗、整体关注乃古诗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即将三首古诗和盘托出,在借助课文注释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聚焦古诗同异,这样的设计将同一主题古诗的学习进行有效地整合。三、对比品读,体察诗韵学习《浪淘沙》和《江南春》1.过渡语引入。(请大家认真读读这两首古诗,想想这古诗分别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描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好了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2.品读《浪淘沙》和《江南春》,想想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预设:《浪淘沙》描写了黄河的来处和去处,使我们看到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江南春》描写江南的美丽风光。)3.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预设: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4、体会诗中寄寓的情感。都是美景,诗中所反映出来的诗人心情一样吗?课件补充出示两位诗人写下这两首诗的背景:(《浪淘沙》创作背景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江南春》创作背景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