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工艺的进展.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丙烯酸工艺的进展.doc

丙烯酸工艺的进展.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丙烯酸工艺进展美国原索亥俄(Sohio)现已为美国BP公司一部分所拥有。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Sohio及BASF技术在美国、日本建有不少工业装置,但到了80年代,原采用Sohio、BASF公司技术的生产装置分别被NSKK、MCC公司技术所取代或部分取代,Sohio工艺如已使用NSKK公司的催化剂。当前NSKK及MCC公司技术后来居上,其技术优势在于合理的工艺过程、优良的催化剂性能,使得最终反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丙烯酸高收率。而AA的两步氧化法生产的技术水平主要取决于催化剂的性能,这是AA生产的关键,日本触媒化学及三菱化学公司的催化剂活性良好,使用寿命长,机械强度高,所以这两家公司的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据吉化公司等单位介绍称,两家催化剂以MCC近年来又有重大改进最好。(1)Sohio技术60年代末、年代初在美国和日本具有一定的市场。70目前仅有两套装置采用本技术,能力为14万吨/年,占世界总能力的5.66%;丙烯酸酯生产能力为13.25万吨/年,占世界总能力的6.71%-6.48%。Sohio技术70年代以来改进不大。其特点是丙烯氧化采用两台反应器串联操作,吸收塔顶出来的废气不循环;废气中未反应的丙烯不回收:催化剂寿命为两年;甲、乙酯采用三台搅拌式酯化反应器连续生产;丁酯采用一条生产线,三台反应器串联连续操作,以H2SO4为催化剂。(2)BASF技术BASF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丙烯酸及酯类生产厂之一,除保留一套改良Reppe法生产装置外,在路德维希港建设了25万吨/年丙烯酸,20万吨酯类装置;在美国又建了13.万吨两烯酸及15.万吨酯类装置,691996年又新建16万吨/年丙烯酸及酯。BASF丙烯氧化技术的特点:①采用丙烯固定床两段氧化法,丙烯氧化反应气不用水吸收,而用一种选择性的有机溶剂吸收。经过三塔分离精制,即可得到酯化级和聚合级丙烯酸,流程简单,丙烯酸合成部分几乎无废水产生。②MA、EA反应不用离子交换树脂床,而用以H2SO4作催化剂的反应塔。另外,循环气和新鲜空气用两台压缩机分别压缩。(3)日本三菱油化(MPCL)技术该公司于1962年开发丙烯气相氧化制丙烯酸技术;1973年在日本三重县四日市建立了第一套工业化生产装置,至今全世界采用本技术建设的装置有13套,计45.72万吨/年丙烯酸,酯类32.9万吨/年。MPCL技术的特点:①对氧化反应所用的丙烯浓度要求低,可使用95%(mol)的丙烯。②具有较高的丙烯转化率和丙烯酸收率,一段反应丙烯转化率为98%,二段反应丙烯、醛转化率为99.3%,总转化率期待值为98%,丙烯酸总收率为88%。③丙烯氧化剂寿命长,一段、二段反应的催化剂寿命为6年以上。④采用“一次通过”的氧化反应技术。由于丙烯转化率高,反应废气不需进行循环。⑤对一、二段反应器分段通入空气,使丙烯进料浓度由过去的6%提高到10%,减少了蒸汽量和能耗,并使丙烯酸急冷塔中的丙烯酸浓度由原来的32%提高到50%,减少了精制系统的负荷和废水排放量。⑥丙烯酸精制系统由五塔改为三塔流程,减少了设备投资费用。⑦可生产高质量的丙烯酸,即使在使用低纯度的丙烯条件下,丙烯酸纯度也能大于99.8%。⑧丙烯酸丁酯生产是以有机酸为催化剂的连续生产过程,采用六塔分离精制系统。(4)日本触媒化学(NSKK)技术该公司对丙烯氧化制丙烯酸的研究始于1960年。197O年建成第一套工业化装置。该公司在其所属的姬路工厂用自己技术先后建立了三套工业化装置。目前全世界用NSKIC技术已建成、改建、扩建及正新建的装置达到17套,共147.6万吨/年,129.62万吨/年酯类。NSKK技术的特点是:①丙烯氧化反应器由两台串联改为一台叠加列管式反应器,采用一种无机热媒的散热系统,并且将反应器材质由原来的3O4不锈钢改为碳钢,简化了流程,节约了投资。②有较高的催化剂寿命,一段催化剂寿命为8年。③反应器入口气体成分,丙烯浓度由原来的6.5%(体积百分数)提高到7%(体积百分数),水蒸气浓度由10%降到7%,从而使吸收塔底丙烯酸水溶液浓度由40.97%(wt)提高到65%(wt),减少了废水。④丙烯酸收率由86%提高到87%(mol)。⑤采用4O%氧化反应废气循环,不仅提高了丙烯转化率,而且为反应气提供了水蒸气,不需补充新鲜蒸汽。⑥丙烯酸水溶液由萃取蒸馏改为共沸蒸馏,缩短了流程。精制系统由原来的九塔改为五塔,减少了公用工程消耗。⑦丙烯酸丁酯由原来以H2SO4为催化剂的间歇生产改为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的连续生产过程,减少了分离设备、库水排放量及酸、碱污染物。⑧采用废气催化焚烧炉,不需消耗燃料气。近年来,世界各丙烯酸生产商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发新的工艺技术,以各自的优势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目前尤以MPCL和NSKK为最活跃。丙烯酸酯的生产包括丙烯酸甲酯、乙酯、丁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