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对内2.中共七大(意义)3.日本投降4.抗战胜利的意义战场战场2.(2010·江苏单科·T10)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解析】选A。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铁路到处被破坏”,可知该战事是一场交通破袭战,根据“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可知该战事涉及整个华北地区,并且战果辉煌。百团大战就是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交通破袭战,由此判断A正确。平型关战役和太原会战都是发生在山西一省,分别是伏击战和大会战,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一次重大胜利,主要在江苏境内,B、C、D不正确。1.(2013·苏锡常镇模拟)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了正面战场的大规模抵抗,最能说明()A.国民政府认识到惟有抵抗才有出路B.国民政府转变了对日本的传统看法C.民族矛盾激化是国民政府政策改变的动因D.国共合作改变了国民政府的对日态度【解析】选C。民族矛盾激化,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包括国民政府在内的中国人民,都要积极争取抵抗,故选C。2.(2013·湖北重点高中模拟)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在日本则被称为“日中战争”。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研究者的历史观和阶级立场不同B.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的差异C.近代化史观和阶级斗争史观使然D.研究者立足点或对始发时间看法不同3.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A.东渡黄河B.北渡长江C.跨越陇海线D.挺进大别山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材料二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探究2:材料中对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争是如何评价的?提示:(1)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成为全民族抗战胜利的保证。(2)指出了国民党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交错,相互配合,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材料三中国军民在八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盟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阵线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探究3:材料反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提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