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提高农村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质量之我见王汝英(重庆市江津区高牙小学)本人是一名从教三十多年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一路走来既有辛酸的汗水也有成功的甘甜,从初当教师时的默默探索教学之道到现在所任每一个毕业班的统考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多少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有几点农村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的体会在此与大家分享:一、充分运用自制“小道具”虽然现在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比以往提高许多,但也不是所有教具一应俱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学内容有了教具会更容易理解。因此,自制“小道具”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其实,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用到教学中。例如,笔者在进行“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小节内容的教学时,交给每组同学一颗图钉、两条硬纸条,指导他们做了一个活动角,告诉他们我们来做一个“听口令,变大小”的游戏。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他们积极的在教师的“变大、变小”口令中转动纸条,让活动角真正“活动”起来。这样,学生对角就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本人拿出两根一端钻洞的木条和一颗螺钉做成的活动角道具,边演示边让学生想象:如果用一个小圆点来代表螺钉,两条直线代表两根木条,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很多同学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了同学的想法以后,再把道具放在黑板上,画出和道具同样大小的一个角。然后,让学生指出黑板上的角的顶点和边。到这时,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已经突现出来了。教师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角的概念就比较深刻。通过“小道具”巧妙的将活动角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角,让学生易于接受。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利用“堆粉笔”游戏来让学生掌握长方体体积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每次我班的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都比较快,其中自制“小道具”可谓功不可没。二、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需求是不一样的,而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实施作业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评价分层等。如今年笔者所任教的毕业班中,思维敏捷的有七、八人,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吸收比普通学生更多更深的知识。在农村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具体的情况下,他们中很少有人有多余的资料书或者通过学校以外的途径学习更多知识。而在课堂上照顾的是大多数普通的同学。为了让他们有机会求得更好的发展,教师的担子加重了。我每天抽时间查阅大量的资料,找出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几个独立思考或者讨论完成,遇到困难的就和老师一起解决,因此,每次考试他们的成绩总是居高不下,学校仅有的几个重点中学保送名额全部落在了他们身上。此外,在进行了长期的逻辑思维培养和养成了课后主动学习的习惯后,他们进入重点中学后的学习状况也保持得很好。只要有了好的学习方法,相信他们将来的学习也会受益匪浅。而对于思维能力一般的同学,则需要教师有更多的耐心。要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布置适合他们的教学任务,不能一味的要求他们获得“高分”,而要多肯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争取他们取得力所能及的最好成绩。实施分层教学以后,笔者所任的每个班级不仅有“高分”,总体成绩也遥遥领先。虽然作为教师任务繁重,但是只要有收获也就值得去做。三、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学生不能“死读书”,教师也不能“教死书”。目前正是新课改的探索时期,倡导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自己探索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如评价今年毕业升学考试的最后一题: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2小时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行。当甲车到B地时,乙车离A地还有60千米,已知两车速度比是3:2,求A、B两地相距多少米?教师:画出线段图,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看哪个小组解决得又快又好。巡视教室。看学生解决得差不多时,找出几个不同解法的小组上台分别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a小组:(千米)b小组:(千米)c小组:(千米)d小组:设A、B相距x千米,则(千米)每个小组都说出了他们自己的解题思路。每多了解一种思路,台下的同学都感叹自己怎么没想到呢?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刚才的解题思路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在相同的时间里,两辆车的速度比就是两车的路程比。我们用这么多的方法来解决了这个问题,看来我们同学的思维能力是多么的强大啊!(学生振奋)只要我们积极思考,抓住解题的关键,任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毕业考试也绝对不是问题。(学生赞同)一节课下来,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四、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我在另一篇探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文章中也指出:(1)要为他们构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