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与稳定性教学方案设计.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结构与稳定性教学方案设计.doc

结构与稳定性教学方案设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结构与稳定性》教学方案设计(云南安宁中学张德祥)摘要:《结构与稳定性》是必修二《结构与设计2》的第一模块的知识内容,是在了解了常见结构的基础上,探析结构的稳固性。本节课计划用1个课时,不涉及结构的强度,围绕结构的稳定性开展教学,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介绍一种常规性通用技术教学方案。此教学方案也作为云南省新课程改革通用技术教师培训的一项内容进行展示。关键词:教学设计常规性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结构稳定性的概念和掌握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懂得如何保持结构的稳定。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的探究与交流学习,理解、使用、应用结构的稳定性知识,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2)以《结构与稳定性》的课堂教学为载体,介绍通用技术常规性教学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究与交流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对技术文化的理解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知识性重点:掌握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2)方法性重点:学生的探究与交流活动。难点:(1)通过学生探究与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2)学生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组织,教学过程的控制。实行并行式探究、串行式交流,使教学过程更加合理、更加高效。三、教学过程(一)【感性地了解】1、目标:通过投影、实物展示或案例分析,让学生看到在生活中处处都有结构的稳定性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哪些因素。2、围绕目标,我选取的素材有:欹器、比萨斜塔、艾菲尔铁塔、A形梯和魁北克大桥倒塌事件。欹器、比萨斜塔是了解结构的稳定性与重心的高低有关;艾菲尔铁塔是了解结构的稳定性与支撑面积有关;A形梯是了解结构的稳定性与结构的形状有关,魁北克大桥倒塌事件是说明结构不稳定造成的危害。用五个案例帮助学生认识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意义,了解影响结构稳定的因素有哪些,为下一步的“探析”做准备。案例1:古代的容器——欹(qi)器上大下小,中间用一物穿过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引发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欹器有时会倾倒,有时又能正立?猜想:这样一幢建筑出现倾斜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发思考的问题:斜塔为何斜而不倒?案例2:意大利比萨斜塔,高55米,于1178年便开始倾斜,历经数百年的风雨,至今屹立不倒。目前的倾斜角度为5.5度,偏离地基外沿2.3米,顶层突出4.5米。猜想:支撑面积的大小,做成上大下小的形状案例3艾菲尔铁塔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总质量为9000吨,从2楼开始收缩,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引发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艾菲尔铁塔的底座很大?案例4:人字形梯与A字形梯稳定性的对比FFFFFF魁北克大桥的垮塌加拿大魁北克大桥兴建于20世纪初,当时是世界上同类大桥中最长的一座,正当考虑如何为大桥剪彩时,一声巨响,大桥的整个金属结构垮塌了,1900吨钢材和86名建桥工人落入水中,只有11人生还。案例5:魁北克大桥的垮塌通过我国古代器物,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生产、生活中的工具、玩具,了解结构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初步认识如何保持结构的稳定性。(二)【理性地认识】1、目标:在“感性地了解”的案例展示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方法进行“结构与稳定性”的探析,掌握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懂得如何保持结构的稳定。2、实施教学:(1)组织学生用3~4分钟时间把课本知识及材料阅读一遍,初步理清本节内容的知识脉络,并作简单的提问,检查学习情况;(2)用投影将重点知识梳理给学生;(3)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精讲点拨。3、知识点梳理:(1)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①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②重心位置高低;※结构稳定的基本条件: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③结构的形状;(三)【主动地探究与交流】1、目标:通过设计探究与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2、探究的内容与方式【应用探究1】如何让一只鸡蛋稳稳的立在桌面上?【应用探究2】如何让一本书很好的站立在桌面上?(一个长方体小药盒从一定高度落下,最有可能的直立形式?)【应用探究3】如何将一张纸直立在桌面上?【应用探究4】结构在什么情况下会倾倒?4~8人一组,每项任务设AB两个小组承担探究任务,探究时间为5分钟。A组承担“探”的任务。通过本组同学的“探”来向全班同学说明探究的方法、得到的结论、疑惑的问题;B组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