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实验三负反馈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学习多级放大器的测试方法。2、了解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二、预习要求1、复习负反馈放大器工作原理及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2、熟悉本实验电路各元件的作用及实验内容和步骤。3、写出预习报告,并在预习报告上画好测试表格。三、仪器设备双踪示波器,1台;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晶体管毫伏表,1台;万用表,1块;实验箱,1个。四、实验原理与说明图3-1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该实验电路由两级共射放大电路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构成负反馈放大电路。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是:降低电压放大倍数,提高电压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减小非线性失真,展宽通频带,改变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加负反馈后,闭环电压放大倍数:电压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通频带:当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时,闭环输入电阻:闭环输出电阻:改变反馈深度(调整Rf的大小),可使放大器性能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五、实验内容1、测静态工作点:按图3-1接好实验线路,S闭合,用直流电压表测量各级静态工作点,即测三极管各极电位。2、测定两极放大电路的性能:将S断开(切断极间负反馈),放大器带有10kΩ负载。(1)测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Av:输入端接1kHz、10mV正弦波信号(先用交流毫伏表校准,然后接入放大器),并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然后用毫伏表测输出电压Vo并计算放大倍数Av。(2)测放大器的输出电阻ro:将输出端并接一个10kΩ。这时负载电阻R'L=10kΩ//10kΩ=5kΩ,并用毫伏表测输出电压V'o,并计算出相应的放大倍数,然后按下式计算放大器的输出电阻Ro:Ro=(V'o/Vo-1)R'L。(3)计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Av-Av')/Av(4)测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用毫伏表校准输入信号10mV,然后再用毫伏表测T1管基极电压Vb1,再按下式计算输入电阻Ri:Ri=Vb1/(VS-Vb1)RS(5)测放大器下限频率fL和上限频率fH:输入10mV信号并保持不变。然后用毫伏表测1kHz时输出电压Vo。在保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的条件下,降低信号频率,直到毫伏表上电压读数下降到原来输出Vo的70.7%,此时输入信号的频率即为fL。上限频率fH亦可用类似的方法测得。3、测定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1)测负反馈对反馈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Avf的影响:将S合上,形成一个两级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然后令Vi=10mV,f=1kHz,测量带负载RL=10kΩ时的输出电压Vof并计算出电压放大倍和比较有级间电压串联负反馈和无级间电压串联负反馈时,在同样的负载和输入信号的条件下。看其电压放大倍数有何变化。(2)测负反馈对放大器输出电阻的影响:将输出端并联一个10kΩ电阻。用毫伏表测负载电阻R'L=5kΩ时的输出电压V'of。并计算出电压放大倍数A'vf。然后按下式计算输出电阻R'Of。:并把通过计算或估算的无级间电压串联负反馈时的输出电阻值与有级间电压串联负反馈的输出电阻值加以比较。(3)计算负反馈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4)测负反馈对放大器输入电阻的影响。用毫伏表校准输入信号10mV,再测T1管基极电压Vb1,按下式计算输入电阻R'if:并将此rfi值与计算和测定的无级间电压串联负反馈的输入电阻值加以比较。(5)测定负反馈对放大器频带宽度的影响。首先测定有级间电压串联负反馈时的下限频率fLf:保持输入10mV信号不变,用毫伏表测f=1kHz时输出电压Vof,然后调低信号频率,直至毫伏表读数下降至原来输出电压Vof的70.7%时,此时输入信号频率即为下限频率fLf,记下此值,并将此值与前面测得的fL加以比较。六、注意事项1、电路组装好后,进行调试时,如发现输出电压有高频自激现象,可在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加一个200pF左右的电容。2、若电路工作不正常,先检查各级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如果合适,则将交流输入信号一级一级地送到放大电路中去,逐级检查。七、实验报告要求1、整理实验数据并根据所测的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2、总结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方面有哪些改善。八、思考题1、在测静态工作点时,发现用万用表直接测Vbe和用万用表分别测Vb、Ve,然后计算。Vbe=Vb-Ve,两者相差不少,分析其原因。另外,用万用表不同量程的直流电压挡测出的Vbe值相差也很大,小量程测的值小,大量程测的值大,试分析其原因。小量程测的准确些还是大量程测的准确些?2、偏值电阻Rb1、Rb2对电路静态工作点有何影响?电容Ce对电路的输出波形有何影响?电阻Re对输出电压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