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输入型成本推动、工资上涨和交易性货币供给增速提高是推动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持续上涨的三大因素。而2011年三季度我国物价涨幅小幅度回落,但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好转,2011年三季度以后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再度加大,2011年和2012年通胀压力很大,但仍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人民币汇率升值和提高利率可以有效降低物价涨幅,但也会导致经济增速下降,需要处理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关系。一、分析框架和基本结论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是物价上涨的两大基本动力。需求拉动可分为货币因素和实际需求,成本推动包括国内成本推动与输入型成本推动。国内成本推动主要是工资上涨引起的劳动成本上升,但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会降低劳动成本,间接抑制工资上涨对物价上涨的推动作用。因此,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可分为货币因素、实际需求、工资上涨、劳动生产率和输入型成本推动五大基本要素。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五大基本因素会对各个领域的物价上涨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又会通过产业关联产生间接影响,形成物价上涨的加速机制。即五大基本因素对上游产业产品价格的推动作用,会传导到中下游产业和消费品领域,产生连锁反应,出现物价加速上涨趋势,但物价上涨的加速幅度受制于中下游产业对上游产业产品涨价的消化吸收能力。二、本轮物价上涨的新特点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涨幅不断提高。与发生在2004年和2008年的两次通胀相比,本轮通胀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食品与非食品价格同步上涨。二是食品价格季节性回调幅度缩小。三是上游产品价格向中下游产品传导力度加大。四、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的基本趋势在美欧日进口增速保持适度增长、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相对稳定的前提条件下,我们利用“季度经济增长模型”进行的模拟预测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以后我国经济增速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状态,2011年和2012年CPI涨幅将达到5%左右。2012年以后食品价格下降,CPI涨幅回落,但非食品价格和PPI仍将保持较快上涨态势,内在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1.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四季度以后我国GDP增速将继续回调,2011年1—4季度GDP季度累计增速分别为9.7%、9.7%、9.4%和9.7%(所有指标增速均为季度累计增速,下同)。2012年一季度以后将恢复较快增长状态,全年GDP增速将提高到10%。2013年GDP增速下降到9.6%,2014年一季度以后再度恢复较快增长状态,2014年和2015年GDP增速分别为10.5%和10.4%。2.2011年和2012年物价涨幅不断提高,此后涨幅回落。今年一季度以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的上涨趋势依然很强,全年CPI涨幅在5%左右。五、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模拟分析针对推动物价上涨的三大因素(输入型价格上涨、交易性货币供给增速提高和工资上涨),我们利用“季度经济增长模型”模拟分析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和提高存贷款利率对抑制未来物价上涨的有效性。政策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或提高存贷款利率会有效降低物价上涨幅度,但将付出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速下降代价。1.人民币名义汇率一次性升值对未来经济增长和物价涨幅的影响。人民币升值,主要通过降低按人民币计价的进口价格涨幅、抑制出口和经济增长,对物价涨幅产生影响。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会在短期内迅速降低物价上涨幅度,但对后期物价涨幅的抑制作用很小,且一次性大幅度升值对出口及经济增长会产生重大负面冲击。总体看,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10%对经济增速的负面冲击很大,但能够大幅度降低今年CPI和PPI涨幅,但对2012年CPI涨幅的抑制作用较小。2.人民币汇率渐进升值对未来经济增长和物价涨幅的影响。人民币渐进升值对短期出口和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较小,但需要持续的较大幅度升值才会有效降低物价涨幅,对长期经济增长冲击较大,且需要考虑渐进升值形成的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假定今年二季度到2012年四季度期间人民币名义汇率每个季度升值1%、累计升值幅度为6.8%,则2011年和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分别下降到9.5%和9.6%,CPI涨幅分别为4.4%和5.6%,PPI涨幅分别为2.9%和4.3%。总体看,人民币汇率小幅度渐进升值对经济增速影响较小,能够有效降低物价涨幅,但物价下降幅度较小。如果人民币名义汇率每个季度升值2%、累计升值幅度为13.2%,则2011年和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分别下降到9.3%和9.1%,CPI涨幅分别为3.7%和4.2%,PPI涨幅分别为0.2%和-0.8%。总体看,人民币汇率较大幅度渐进升值对经济增速影响较大,但能够明显抑制物价涨幅。3.提高存贷款利率对未来经济增长和物价涨幅的影响。大幅度提高存贷款利率会有效降低食品价格和CPI涨幅,但对抑制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作用较小,且会对投资和长期经济增长产生较大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