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投资法中的最惠国待遇原则本科学位论文.doc
上传人:念珊****写意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国际投资法中的最惠国待遇原则本科学位论文.doc

论国际投资法中的最惠国待遇原则本科学位论文.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前言目前在国际投资法律制度中,常见的待遇标准主要有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公平公正待遇﹑国际最低标准和国际标准等待遇制度。一般而言,最惠国待遇标准的主要功能在于寻求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投资者之间在东道国的平等竞争地位,而国民待遇则是寻求外国投资者与本国投资者在东道国平等的竞争机会。最惠国原则的独特法律结构具有一种奇妙的功能:自动减少投资限制的多变效应。在实践中,各国普遍认为给予外国投资者之间平等待遇要比给予外国投资者与本国投资者平等待遇的困难要小得多,因为前者不排除东道国给予本国投资者以特权。而且,在今天对国际投资还很难形成国际统一的公平合理的管理体制的条件下,投资自由化纯属是一种理想或宗旨,在现实世界里无法完全排除各国以各种理由采取的不恰当的干扰或限制,人们只能尽力减少它们。而最惠国原则正是满足了这种“最少限制”的要求。因此,相对而言,最惠国待遇标准在国际投资法制中的应用比国民待遇制度要广泛得多,而且其适用的例外也要少得多。在各国间签订的投资保护协定以及各国的投资法典中,国民待遇原则尚未为发展中国家普遍接受。但是最惠国待遇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限制,并非东道国给予其他第三国投资者的待遇都会给予来自与其缔结有最惠国条款的缔约国的投资者,换句话说,它也不排除东道国在特定情况下对来自与其订立有最惠国条款的不同的投资母国的投资者间实行差别待遇,而且也不排除东道国对与其订立有最惠国条款的外国投资者之间实行差别待遇。本文将对国际投资法中的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主要问题,包括它的内涵、地位及适用等三方面进行探讨。PAGEvi目录TOC\o"1-3"\h\z\uHYPERLINK\l"_Toc200422964"摘要PAGEREF_Toc200422964\h1HYPERLINK\l"_Toc200422965"1.最惠国待遇概述PAGEREF_Toc200422965\h1HYPERLINK\l"_Toc200422966"1.1.最惠国待遇的起源与发展PAGEREF_Toc200422966\h1HYPERLINK\l"_Toc200422967"1.2.最惠国待遇的含义及功能PAGEREF_Toc200422967\h2HYPERLINK\l"_Toc200422968"1.2.1.最惠国待遇的含义PAGEREF_Toc200422968\h2HYPERLINK\l"_Toc200422969"1.2.2.最惠国待遇的功能2HYPERLINK\l"_Toc200422970"2.国际投资中最惠国待遇的内涵及地位PAGEREF_Toc200422970\h3HYPERLINK\l"_Toc200422971"2.1.国际投资中最惠国待遇的内涵3HYPERLINK\l"_Toc200422972"2.1.1.国际投资中最惠国待遇的定义3HYPERLINK\l"_Toc200422973"2.1.2.国际投资中最惠国待遇的种类3HYPERLINK\l"_Toc200422974"2.2.最惠国待遇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4HYPERLINK\l"_Toc200422975"3.最惠国待遇在国际投资中适用的若干问题PAGEREF_Toc200422975\h5HYPERLINK\l"_Toc200422976"3.1.最惠国待遇在国际投资中适用的条件5HYPERLINK\l"_Toc200422977"3.1.1.适用阶段5HYPERLINK\l"_Toc200422978"3.1.2.适用对象6HYPERLINK\l"_Toc200422979"3.1.3.其它适用条件7HYPERLINK\l"_Toc200422980"3.2.最惠国待遇适用的例外9HYPERLINK\l"_Toc200422981"3.2.1.一般例外9HYPERLINK\l"_Toc200422982"3.2.2.国家间特定事项约定互惠的例外10HYPERLINK\l"_Toc200422983"3.2.3.具体国家所实行的例外PAGEREF_Toc200422983\h11HYPERLINK\l"_Toc200422984"结语PAGEREF_Toc200422984\h11HYPERLINK\l"_Toc200422985"注释PAGEREF_Toc200422985\h12HYPERLINK\l"_Toc200422986"参考文献PAGEREF_To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