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暑新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1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江西暑新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江西暑新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奉新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以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说明西周宗法制度确立的次要目的是A.减弱庶子政治权力B.区别大宗小宗C.规定嫡长子为世子D.不变统治次序2.周代有谥法之制,贵族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给其拟定一称号,如周武王、鲁哀公等。嬴政成为皇帝后,不准臣议君,废除了谥法。嬴政此举意在A.保护皇权独尊B.废除宗法制度C.减弱贵族政治D.强化政权合法性3.西汉列侯分为功臣侯、王子侯和外戚侯。据记载,高祖时期分封了147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很少;汉武帝时期共分封了75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却多达178人;武帝以后,共分封了功臣候25人,王子侯201人。这反映了A.君主权力遭到减弱B.分封制度得到加强C.军事和平基本结束D.中心集权不断强化4.满清崛起与白山黑水之际,实行军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军国大事由八旗旗主及满族王公共同讨论君顶。皇太极于天聪五年(1631年)方明超制度设立六部,天聪十年(1636年)仿明制度将文官改为内三院。满清入关后,顺治帝将内三院改为内阁,设高校士,行使本来明内阁的职责。这一政治制度的演化A.提高了政府决策科学B.有益于君主独裁C.加速了满意的汉化进程D.有益于社会不变5.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十将军之一修昔底德曾如此评论雅典公民:“你们是动听言辞的俘虏,就像是坐在演说家脚下的听众,而不像一个讨论国事的议会。”这表明当时雅典A.民主政治由演说家主宰B.公民大会不具有议会性质C.政治野心家放纵不受控制D.民主政治带有非理性一面6.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公意和众意之间常常有着很大的差别。公意总是着眼于公共利益,而众意则着眼于私利,它只是个体意志的总和。”这里的“公意”在雅典城邦得以保护的直接举措是A.成立十将军委员会B.推行陶片放逐法C.给公民发放参政津贴D.实行轮番选举制7.“公元前5世纪,经过平民的长时间斗争,罗马颁布了一些新的法案,其中规定贵族与平民之间缔结的婚约应是合法的。”这些新法案的制定,其目的在于A.健全法律体系,保护贵族特权B.缓和民族冲突,巩固罗马帝国统治C.缓解阶级冲突,不变社会次序D.强调平等,废除罗马法律的阶级性8.共和国时期的罗马设立了祭祀团,他们司掌的制度中包括有关宣战的规则、和平条约的缔结等。对敌方作出的誓言常常是必需恪守的,个人无权通过伪誓违犯与公开和确定的敌军达成的条件和商定。此项规定A.与任何敌军作战都适用B.保护罗马人对神的尊重C.将诚信视为神圣的准绳D.体现罗马人的爱国主义9.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注重“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这一景象与我国古代哪一耕作方式有关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千耦其耘10.明中后期,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这表明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日渐废弛B.经济区域性分工日益加强C.本钱主义萌芽进展迅速D.工商业进展导致农业衰退11.“估客无住著,有益身则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唐代元稹的《估客乐》次要描写了A.商人生活困难,没有固定的住址B.商人按地域结成商帮C.商人为求利而奔走于大江南北D.商人爱好外出旅游12.清朝《永禁机匠叫歇碑》中记载:“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这表明当时A.强化重农抑商政策B.出现了本钱主义萌芽C.留意保护机匠利益D.家庭纺织业走向衰落13.《荀子》说:“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友爱己,不可得也。”因而可知,荀子主张A.礼法并施B.施行仁政C.君民共治D.民贵君轻14.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注重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景象的思想要素是A.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B.孔子“仁政”思想C.孟子“性善论”D.老子“有为”思想1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严肃”,周的“次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次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景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