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空分车间安全消防守则(一)、基本概况1、空分车间现有KSV20-3S空压机装置一套,ZW-57-30氧压机装置一套,增压透平膨胀机一套,以及分馏塔和液氧贮罐。2、车间火灾事故应急扑救指挥领导小组由车间主任、副主任和四个班长组成,日常工作由各班班长负责。发生火灾事故时领导小组即行使组织、指挥权利,车间指挥部设在车间办公室。3、车间领导职责1)组建车间应急扑救队伍(由车间员工组成),组织实施火灾扑救的日常训练、演习,并督促、检查各项扑救准备工作。2)负责车间员工相关安全知识教育;监督、检查消防器材、防护器具,定期检查、更换,使相关安全设施处于完好状态。4、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1)可能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途径有:误操作、工艺失控、设备泄漏、接触油类、静电产生火化与违章使用明火等。2)在遇火源或摩擦静电产生火花的条件下,氧在一定的浓度富集情况下,能够引起可燃物物质乃至一般金属的剧烈燃烧,甚至爆炸。3)管道内有油脂,油脂在氧气中起火;管道内有铁锈等固体颗粒与阀板、管道、弯头摩擦和冲撞。(二)、各岗位安全消防措施一、液氧贮罐氧气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态下密度为1.43kg/m3,比空气略重。在标准大气压下,氧在-182.9℃时变为以流动的淡蓝色液体。液氧是一种低温、强助燃物质。与其直接接触可造成冷灼或冻结,持续吸入且浓度大于75%会引起恶心,眩晕,呼气困难,痉挛等。液氧罐内贮存有大量的液氧,要防止泄漏和低温灼伤,同时应对其爆炸的危险性有所警惕。液氧贮罐经过长期使用,微量的碳氢化合物有可能在贮罐内浓缩、积聚,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可能发生爆炸事故。1、预防措施:1)液氧罐需充装液氧时,液位不得低于2米;2)罐内液氧中的乙炔含量小于0.1ppm,要按规定期限(每星期一次)进行分析,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3)罐内的液体不可长期停放,要经常充装及排放,以免引起乙炔等有害杂质的浓缩。4)在排放和充装液氧时必须佩带好劳动保护,防止液氧灼伤。液氧操作人员不准抹头油5)液氧贮罐周围30米区域内严禁存放可燃物及有爆炸危险的物品。液氧地区需动火作业应严格按照动火规定执行,现场应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2、事故应急扑救措施:1)当人员安全与事故处理不能兼顾时,首先保障人员安全。2)一旦发现液氧贮罐着火,班长应立即组织岗位操作人员紧急处理,并向调度及车间领导报告。3)岗位人员应穿戴好必要的防护具,迅速处理,立即切断分馏塔阀门V16与贮罐V2201停止向贮罐进液,通知调度及相关生产系统涉及安全的周围人员撤离;严重时可征得调度同意停车处理。4)扑救人员需先将着火点与生产系统隔离,然后迅速佩戴好必要的防护器具携带灭火器材扑救,用灭火器和膨胀机房的蒸气接头喷射着火区域或部位;同时联系调度开消防泵,用消防栓对着火点灭火。扑救人员在扑救时注意风向。5)如火势较大则需马上报火警,待专业消防队到达后,了解现场情况,佩戴好防护具后参与火灾扑救;同时对现场中毒、受伤人员及时救助并及时撤离,重伤者送往医院抢救。3、人员急救措施:当人员低温灼伤时,先将受伤人员移到温暖的地方,不能直接加热。用大量温水冲洗受伤处皮肤,理想水温为不低于40℃,不能超过42℃.超过45℃会加重低温引起的灼伤。如果眼睛接触了液氧,立即彻底冲洗15分钟以上,再药物处理。二、分馏塔主冷设备在主冷中有充分的助燃物质--氧,为碳氢化合物的氧化、燃烧、爆炸提供了必要条件。爆炸严重的会造成整个设备破坏,甚至人员伤亡;轻微的爆炸在局部位置产生,使氧产品纯度降低,无法维持正常生产。爆炸都与易燃物质--碳氢化合物在液氧中积聚有关。1、引爆源主要有:1)爆炸性杂质固体微粒相互摩擦或与器壁摩擦;2)静电放电。液氧中有少量冰粒、固体二氧化碳时,会产生静电荷。当二氧化碳的含量为2×10-4~3×10-4时,所产生的静电位可达3000V;3)气波冲击。产生摩擦或局部压力升高;4)存在化学活性特别强的物质(臭氧、氮氧化物等),使爆炸的敏感性增大。2、预防措施:1)采用色谱仪连续分析乙炔和碳氢化合物含量;2)减少二氧化碳的进塔量。将分子筛吸附器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控制在1ppm以下;3)要制定吸附器前后的杂质含量指标。乙炔含量应小于0.1ppm;4)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定,以防止杂质在主冷内过量积聚。特别要注意停车后的再启动操作,避免由于液氧因大量蒸发而产生杂质的积聚,在加温启动时发生爆炸。要减少压力脉冲。升压操作必须缓慢进行。5)如果液氧中乙炔或碳氢化合物含量超过标准,立即增加液体排放量;6)分馏塔周围30米区域内严禁存放可燃物及有爆炸危险的物品。周围地区需动火作业应严格按照动火规定执行,现场应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7)塔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