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灌南县第四人民医院中成药的使用管理办法合理用药是国家药物政策的基本指导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明确要求,压生在临床馋用中成药时,应遵循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的原则。还要求在使用中药淫射剂时,必须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主治功能、推荐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等内容使用中成药,并加强用药监测。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虽然疗效较好,副作用小,但如果应用不当,也可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例也时有报道。因此,应加强药品的监督管理,保证合理用药。药品供应管理部门,包括药品监督员和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应加大药品的应用管理力度,真正做到安全、经济、有效地应用药物。2.1病证结合。对“证”下药辨病和辨证相结合是近年来中医临床广泛使用的诊疗手段,辨病有利于从疾病全过程、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重视疾病的基本矛盾;辨证则重在从疾病当前的表现中判断病变的位置与性质,抓住当前的主要矛盾。通过辨病而确定了病种,便可根据该病的一般演变规律而提示常见的证型,因而是在辨病基础上进行辨证。当疾病的本质尚反映不够充分时,先辨证不仅有利于当前的治疗,并且通过对证的变化的观察,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揭示,从而确定病名。中成药是根据各种病证研制的,各有其适应证。必须根据病人的症状适当选用,才能有的放矢。《医述》中说:“凡医人用药,须先认证,认证须先审脉。审脉明,斯认证真;认证真,斯用药当。”若证型不明,“热证”用“热药”,“寒证”用“寒药”,无异于火上加油,加重病情。因此,要求患者“有是证”,医者才可“用是药”。2.2药证相符。提高疗效清代名医徐灵胎《伤寒论类方》:“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知其一定之治,随其病之千变万化,而应用不爽。”药证之间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与针对性,严格地讲,每一味经典药都应该有与它相对应的运用指征。用此药必有此证,见此证必用此药,无此证必去此药。药与证的相互对应即是药证相应。正如清代医家邹澍《本经疏证序》说:“不知一病有一病之方,一方有一方之药,一药有一药之效,不能审药,何以定方?不能定方,何以治病?”如至宝丹、紫雪丹和安宫牛黄丸在治疗昏迷方面虽有共同效果,但是3药又各有偏重:紫雪丹的镇痉作用较强,适用于高热、抽搐为主的病证;安宫牛黄丸解毒豁痰力较强,临床用于高热、神昏、谵语为主的病证;至宝丹开窍力较强,适用于昏迷为主的病证,在运用上要有所区别。此外,我们不提倡中西药联合使用,中药成分复杂,当前对二者联用产生的疗效也不十分确定,且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宜减少中成药与西药的搭配使用。2.3掌握中成药的剂量与服用方法中成药往往是由汤剂改变剂型而成,从古今中成药使用的状况来看,确定中成药剂量的方法大致有3种:(1)按剂型的习惯剂量使用;(2)将汤剂剂量按一安比例换算后作为成药剂量;(3)对成药进行药效学研究后确定新剂量。剂量是药效的物质基础,且任何药物都有着一定的量效关系;但由于目前对中药的量效关系研究不够,而中药在常用量、最小中毒量和最小致死量之间的范围较宽,许多新中成药给出的也并非是最佳治疗量。因此,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及相关研究资料使用,不可随意加大用量或延长用药时间。此外,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如补气药宜晨起空腹服用,滋阴安神药宜睡前服用;病情危急,攻伐峻烈药物当中病即止,不可久用;慢性病丸药缓治,可长期坚持服药取效。2.4掌握中药禁忌,严格控制有毒中药的使用“十八反、十九畏”是中药长期应用积累的经验,中医当熟悉掌握,还要再次强调。《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确定的管制使用的中药有28种。例如,含有中药材黄药子的中成药,有明显的肝毒性,过量或长期应用,可导致肝脏损害;含有关木通、广防己、马兜铃的中成药因含马兜铃酸,具有明显的肾毒性,使用不当会导致肾损害;含蟾酥的中成药,使用不当会导致心脏损害和心律失常;含马钱子的中成药,使用过量会引起神经系统损害。又如附子理中丸与金匮肾气丸配合应用,因两种中成药均含有附子(主要成分为乌头碱),有可能引起毒副作用,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可长期服用。有些中药毒性小,但长期服用可蓄积中毒。某些中药对胎儿有损害作用,根据药物对胎儿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禁用的大多含有毒性较强或药性峻烈的中药,如麝香、三棱、莪术、巴豆等;慎用的大多是含有一些活血行气、泻下导滞及大辛大热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等。禁用的绝对不能用,慎用的可酌情使用,但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还要注意常见于药品说明书中的特殊禁忌,如含麻黄的中成药,青光眼者禁用,高血压、冠心病、前列腺肥大患者用。此外,外用的中成药不能内服。3中成药的管理建议3.1全面注重中成药的质量收购中药材时,注重从源头抓起,在原产地按GAP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