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逍遥游重点句默写5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离骚、逍遥游重点句默写5篇.docx

离骚、逍遥游重点句默写5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离骚、逍遥游重点句默写5篇第一篇:离骚、逍遥游重点句默写离骚、逍遥游重点句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4、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6、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7、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8、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9、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左应为“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1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1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13、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14、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15、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虽体解吾犹未第二篇:《离骚》名句默写(精选)《离骚》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给予深深同情的诗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年后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是:(余虽好修姱以焏羁兮,謇朝谇而夕替)3.“,”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胡涂、轻信谣言的诗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5.《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6.《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是:(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7.《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8.《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是:(宁濭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9.《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是:(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10.《离骚》中标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11.“,”将小人比作众多女子来表达自己遭到排挤的句子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12.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自己委屈心志、压抑情感、忍受谴责的是:(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13.屈原在《离骚》中以“鸷鸟”为喻说明自己绝不和小人同流合污的两句是:(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14.屈原在《离骚》中所描写的“初服”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诗中的原句写出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15.屈原在《离骚》中表现了他“道不同不相为谋”想法的诗句是:(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第三篇:《逍遥游》句解《逍遥游》有这样一段话:“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汤问》开头一句就是:“殷汤问于夏革”。“革”、“棘”二字,上古皆入职部,“棘”即是“夏革”。《逍遥游》“汤之问棘也是已”,译成今语就是:汤和棘(夏革)的问答是这么说的(陈鼓应先生译为“汤问棘也有这样的话”,见陈鼓应著《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以下就是抄引的《汤问》上的话。《汤问》篇第一章主要讲物质世界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无限性。主观唯心主义者是不会引用那些话的,他是引其所需的。所以在“汤之问棘也”之后,并没有引用《汤问》的唯物主义思想,而是直接引用后面的“鲲”、“鹏”之文。这里辩明一个问题:闻一多先生据唐僧神清《北山录》补入“汤问革曰:‘上下四方有极乎?’革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见闻一多著《庄子内篇校释》)。这是不对的。除《北山录》外别无根据,《庄子》的各种版本都没有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在义理上和文字上都跟《逍遥游》上下文无法衔接。上句“汤之问棘也是已”,应直接引文,不应再起“汤问革曰„„”;而且“棘”、“革”在上古虽可通用,但传本《庄子·逍遥游》和传本《汤问》毕竟一作“棘”、一作“革”,在“汤之问棘也是已”之后插入“汤问革曰:‘„„’,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