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请注意用电安全《施工用电安全》部分第一节安全用电管理对象:宏观管理三.安全用电内涵四.安全用电意义第二节我国现行主要的有关用电安全方面的规范、标准1.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2.《安全电压》(GB3805---84)3.《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955---92)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检查项目第三节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一.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2.环境因素4.安全技术措施因素二.消除触电事故对策具体做好以下防范措施(8项)3.一般情况下,不要带电作业,若必须带电作业,则必须按操作顺序进行操作,不得出现误操作。4.凡容易被人碰到的电气设备,周围应设围栏,悬挂警告牌。5.在有高压带电设备的地方,应有警告牌,处理高压设备故障时,必须使用绝缘手套、绝缘棒、绝缘靴等安全用具。6.要采用合适的漏电保护装置。7.在雷雨天气时,不可走进高压电杆、铁塔、和避雷针的接地装置周围,至少要远离10m,以防雷电流入地时,存在跨步电压而造成触电。8.正确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正确使用安全电压。9.发生火灾时,首先应将电源切断然后使用各种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第二篇第一节为了防止外电线路对现场施工构成的潜在危害,在建工程与外电线路之间无法保证规定的安全距离时,而必须采取的防护性措施。如设置遮拦、栅栏、警告标志牌等一.外电防护作用二.安全距离三.安全距离要求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四.影响外电防护因素如果防护措施无法实现时怎么办?五.达标要求当电气设备发生漏电或击穿事故时,平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以及与之相连接的金属结构便带有电压,人体触及时,就有触电的危险。减少或避免这类触电事故的技术措施有:保护接地、保护接零、装设漏电保护器等。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供电系统中,其电气设备的保护方式按照国际IEC标准,分为两种保护系统即:TT系统、TN系统一.TT系统TT系统第一个T表示中性点直接接地第二个T表示设备外壳直接L1L2L3NL1L2L3NRN工作接地RA保护接地TT系统安全分析用电设备采取接地措施时:当设备发生漏电事故时,人体触及所承受的电压:RAU接近110伏LRARP地RNN1.TT系统缺陷2.应用条件3.TT系统应用范围二.TN系统TN—S系统TN—C系统TN—C—STN系统安全原理在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施工现场的低压配电系统必须采用TN—S系统即:采用具有专用保护零线的保护接零系统。关于TN—S系统(2).一旦N线断线,只影响用电设备不能正常工作,而不会导致断线点后的设备外壳上出现危险电压。2.TN—S系统的缺陷3.TN—S的应用二.关于重复接地(2).减轻PEN线意外断线时,断线点后方因负荷不平衡时负荷中性点的“漂移”。(3).由于工作接地电阻与重复接地电阻并联,起到了等效降低工作接地电阻的作用。(4).由于重复接地对雷电流起分流作用,可降低冲击过电压,有助于改善架空线路的防雷性能(5).缩短故障持续时间2.对重复接地要求(2).架空线路的干线和长度超过200米的分支线的终端及沿线每1公里处(3).以金属外皮作为保护线的低压电缆。(4)同杆架设的高、低压架空线路的共同敷设段的两端。(4)重复接地电阻值小于10欧;所有重复接地的并联等值电阻小于10欧(5)作防雷接地的电气设备必须同时作重复接地(6)重复接地线应与保护接地线相连接施工现场那些设备需要保护接零室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敷设的钢索、起重机轨道、滑升模板金属操作平台等。安装在电力线路杆(塔)上的开关、电容器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支架。可不作保护接零的设备三.施工现场较易出现的接线错误和应注意的问题L1L2L3NPE123RNRA当3号设备漏电:(1)故障设备外壳带有危险的对地电压。(2)接零设备也都带有危险的对地电压(接近110伏)这两个电压都可能给人以致命的打击(3).一般的过电流保护不能实现速断,危险将长时间存在。因此,在同一供电系统中一般不允许用电设备有的接地、有的接零,混接运行。2.工作零线端子板与保护零线端子板没有分设4.作防雷接地的电气设备没有作重复接地5.重复接地线没有与保护零线相连6.PE线的引出:应从低压配电屏或总配电箱的重复接地与工作零线连接处引出。从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7.对于金属箱体的配电箱,固定开关电器的金属底板与保护零线端子板应保持电气连接,但必须与工作零线端子板保证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