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谚语和格言的差异.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成语、谚语和格言的差异.doc

成语、谚语和格言的差异.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成语、谚语和格言的差异成语(或习语)、谚语和格言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语言,尤其是成语,不仅难于理解,更难于运用得当。然而能否正确使用成语、谚语、格言,往往是一个人的语言水平的标志。不论说话还是写文章,如果完全不使用成语、谚语和格言,就会显得语言文字枯燥无味,缺乏文采,用得过多或使用不当,就会使语言文字显得矫揉造作,不大自然。据说,使用外国语的人(如中国人用英语,美国人用汉语)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成语、谚语用得过多。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美国学习的外国学生坐在窗前看书。她听见有人喊Lookout!(当心!)她以为人家说“往外看”呢,就把头伸到窗外去看。上面掉下一块板子,差点儿砸着她。她又生气,又害怕,往上一看,见一个人在修屋顶。那个人说:Didn'tyouhearmecall'lookout?'(你没有听见我喊‘lookout’吗?)她回答说:Yes,andthat'swhatIdid.(听见了,所以我才向外看呢。)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它说明了学习成语的困难。从字面上看,成语的意义简直体现不出来。成语中的每个词可能都认识,但组成成语之后,词义就变了。就英语成语而言,同样几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意思不一样。除上面举的lookout(往外看;把头伸到窗看;当心;留神)外,象makeup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以表示“弥补”、“赔偿”、“拼凑”、“配制”、“编排”、“编制”、“虚构”、“捏造”、“组成”、“调解”、“化妆”等几十种意思。setoff可以表示“出发”、“动身”、“使爆炸”、“引起”、“使开始(做某事)”、“衬托”等十几种意思。同样,turnout也可以表示多种意思,如:Turnoutthelight.(关灯)Turnouttheguard.(派出警卫)Thewholetownturnedoutfortheevent.(为此全城人都出动了。)Thisma-chinecanturnout300copiesaminute,(这台机器每分钟能复制300份。)Itturnedouttobeamistake.(结果证明是个错误/误会。)在各种英语成语中最难学的可能是40来个最常用动词和10来个介词或副词(如:up,down,in,out,on,off)组成的成语了。这种成语也可以叫做动词短语。这些词搭配起来可以表示好几百种不同的意义,使学生感到十分困难,弄不清它们的意思。因此,学生首先不要因为这些成语是由简单、容易学的词组成的而轻视它们。学生应在文章里注意找出这些具有各种不同意义的短语,若无把握,就查词典。在头几次使用这些成语时,必然会碰到不少困难,但应继续学习,不要退缩。坚持学习一段时间,就一定可以弄懂,可以准确地掌握它们。除动词短语外,还有一些成语,学生也感到难于理解,但也许并不难记。学生在熟知这些成语的用法前,一定会犯不少错误。有些错误会使人发笑。但不必着急,对这种种事要有耐性。可以说,学好外语,就得这样。Beforehegetsthehangofhowtousethemhe'llmakealotormistakes.Somemistakeswillcausepeopletoholdtheirsideswithlaughter,butthatshouldn'tputhiminastew.Heshouldlearntoputupwithsuchthings.Youmightsaythat'spartofthegame.在这一段英语说明文中有下列成语:getthehangof熟悉;得知holdone'ssideswithlaughter捧腹大笑putsomeoneinastew使某人烦恼(或为难,着急)putupwithsomething忍受(某事)partofthegame事情就是这样再谈谈汉语成语。汉语成语同其他语言的成语一样,也不能按其中一个一个的字的意思而望文生义。外国人学汉语时,在成语方面,同样困难,说错了同样闹笑话,出洋相。一所美国大学开办汉语口语训练班,由一男一女两位教师来教。他们的本族语都不是汉语。在初学阶段,教师用实物来教某些用语,他们用各种实物演示来教“这是什么?——这是书桌(椅子等)”之类的句子后,就着手教“这是东西吗”——“是,这是东西”这样的句子。随后他们又教否定式的回答。这位男教师指指自己说“这是东西吗?”女教师摇摇头说:“不,你不是东西。”男教师又指指女教师问:“你是东西吗?”女教师又摇摇头说:“不,我不是东西。”当时有个中国人在教室里听课,他几乎忍不住笑起来。事过后,当事人告诉两位教师汉语中说人“不是东西”是什么意思时,他们的脸马上红了,很难为情。成语的翻译问题素来十分复杂,如果两种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距甚远,更是如此。在编写《汉英词典》(CED